洪荒天地的灵气,如同一个巨大的、遍布裂纹的沙漏,无可挽回地走向枯竭。′j′i¢n\r?u~t-a,.~c′o.m¢曾经支撑起仙道辉煌的磅礴能量,如今稀薄得如同高原的空气,每一次呼吸都带着令人窒息的滞涩。这衰败如同无形的瘟疫,终于蔓延至那曾象征道法源流、神圣不可侵犯的终极殿堂——三清道场。
首阳山,八景宫。
这座太清老子所居、象征人教无为清净的圣境,此刻笼罩在一片近乎凝固的沉寂之中。山峦依旧苍翠,云雾依旧缭绕,却失去了往昔那种蕴含大道的灵动道韵。通往宫阙的云阶石径,缝隙间已顽强地钻出了凡俗的杂草,无人打理。宫门前,那座曾日夜不息、吞吐天地精华的八卦紫金炉,炉火早已熄灭多时。冰冷的炉壁上,凝结着厚厚的、毫无灵性的灰白色炉渣。炉旁静立的金角、银角童子像,蒙尘垢面,神情呆滞,仿佛也陷入了永恒的沉睡。
宫内,昔日的清虚玄光黯淡如萤。老子神像端坐云床,面容依旧清矍超然,只是那本应流转着太极生灭道韵的眸子,如今空洞无神,如同蒙尘的琉璃。神像前供奉的琉璃灯盏,灯油早已耗尽,灯芯化作一截焦黑的残骸。空气里弥漫的不再是令人心神空明的檀香与丹气,而是经年累月无人踏足、木头缓慢腐朽的沉闷气息,混杂着尘埃的干燥味道。一种深入骨髓的“空寂”,如同冰冷的藤蔓,缠绕着这座曾为大道源流之一的古老宫阙。无为,在末法时代,竟成了彻底的沉寂与消逝。
昆仑山,玉虚宫。
元始天尊阐明天道、立下规矩的祖庭,此刻更显悲凉。¨小!说/宅* ?更!新\最?快*巍峨的宫阙在稀薄的灵气中如同褪色的巨幅画卷,朱漆剥落,琉璃瓦光泽尽失,斑驳如老人脸上的褐斑。曾经环绕宫阙、终年不散的玉清仙光与氤氲瑞霭,稀薄得只剩下几缕若有似无的惨白雾气,在冰冷的山风中无力地飘散。宫门之上,那块由元始天尊亲题、蕴含无上威严道则的“玉虚宫”巨匾,其上的金字早已黯淡无光,一道狰狞的裂痕自“虚”字贯穿而下,如同这道统本身难以愈合的伤痕。
宫内景象更令人心酸。昔日十二金仙听道的广场,空旷得能听见自己脚步的回音。地上镶嵌的、蕴含聚灵阵法的玉石地砖,灵气耗尽,碎裂如蛛网。几根支撑大殿穹顶、雕琢着盘龙玉柱的蟠龙,龙睛黯淡,鳞甲剥落,显出粗糙的石质内里。象征着元始天尊无上权威的九龙沉香辇,被遗弃在偏殿角落,金漆剥落,辕木朽坏,一只车轮深陷在积满灰尘的地砖裂缝中。殿内深处,元始天尊的神像依旧高踞法座,手持玉如意,法相庄严。然而神像周身再无清圣光晕流转,玉如意上镶嵌的宝珠也成了蒙尘的顽石。唯有那双俯瞰众生的眼眸,在尘埃的覆盖下,似乎凝固着一种洞悉结局却无力回天的沉痛。
金鳌岛,碧游宫。
曾经万仙来朝、有教无类的截教祖庭,如今彻底沦为被遗忘的废墟。昔日仙岛悬浮东海,霞光万道,瑞气千条。如今,笼罩岛屿的守护大阵早已在灵气枯竭中崩溃消散,岛屿本身因失去灵脉支撑,大半沉入浑浊的海水之下,只余下些许残破的峰峦和宫阙基座裸露于波涛之上,如同巨兽的森森白骨。¢p,o?m_o\z/h-a′i·.?c~o^m.
碧游宫的主殿,仅剩下几根断裂的巨柱和倾倒的、爬满海藻与藤壶的残垣断壁。巨大的“碧游宫”牌匾斜插在淤泥之中,字迹被海水侵蚀得模糊不清。象征着截教“截取一线生机”精神的万仙阵阵图石刻,或被海浪磨平,或被海藻覆盖,昔日凌厉的剑意与磅礴的阵道灵韵荡然无存。通天教主的神像不知所踪,或许早已沉入冰冷的海底深渊。唯有呼啸的海风,裹挟着咸腥的气息,穿过断壁残垣,发出如同万仙泣血的呜咽悲鸣。金鳌岛,连同它所承载的截教精神,已被末法的大潮彻底吞没。
---
三清祖庭的衰败,如同雪崩的开端,彻底摧毁了下方道门的根基。曾经与三教有着千丝万缕联系、享誉人间的道教名山福地,此刻正经历着更为残酷的挣扎与消亡。
龙虎山,天师府。
这座统领正一道脉、享人间香火千载的祖庭,如今门庭冷落。山门前象征降妖伏魔的雌雄斩邪剑石雕,剑锋崩缺,爬满苔藓。府内,历代天师画像蒙尘,不少画卷因缺乏灵气护持而开始脆化剥落。现任张天师,一位面容愁苦、道袍洗得发白的中年人,正指挥着几个面黄肌瘦的小道士,将库房里一些品相尚可、但灵气已近乎消散的法器、符箓打包。这些都是准备送到山下城镇典当行,换取维系山门最低限度运转的米粮和盐巴。曾经视为根本、传承有序的《正一盟威符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