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当年林冲接替周侗担任禁军教头时,陈希真的弟弟陈希义也曾觊觎此位。
争夺教头之位,自然要在武艺上一较高下,于是林冲与陈希义立下生死状比试。
陈希义武艺与林冲旗鼓相当,两人交手八十多个回合后,林冲才抓住机会将他击败。
然而,林冲己竭尽全力,不慎误伤了陈希义。
陈希义失去机会,又因伤重离世,这让他兄长陈希真难以释怀。
更糟糕的是,高俅未发达时曾拜陈希真为师,习过枪棒。
若陈希真借由高俅的势力,林冲定会陷入困境。
见到周言如临大敌的样子,林冲笑道:“师弟不必担心,我和陈希义的生死约定尚在,而且他也是因羞愤而亡,这些年陈希真并未迁怒于我。”
周言更加疑惑:“师兄为何突然提起此事?”
林冲解释说只是闲谈时想起,最近陈希义辞去教头之职,专心修道。
“不当教头改当道士?该不会是想巴结皇室吧?”
史文恭顿时来了兴趣。
宋徽宗赵佶沉迷道教,不仅修建道观,还自称“道君皇帝”。
加上陈希真所在之地,让人不禁猜测他是否意图攀附权贵。
然而周言有不同的见解。
他认为陈希真察觉到高俅的真面目,选择修道隐退以保全自身。
不曾想高衙内与陈丽卿相识,陈希真终究与高俅有了纠葛,最终走向对立。
周言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林冲,林冲思索片刻后表示:“高俅驱逐王进师兄之后,禁军中几乎人人自危,陈希真假借修道之名隐退,或许并非不可能。”
周言接着说道:“师兄,如今的东京己非往昔,凡事还需谨慎。”
林冲点头回应:“师弟放心,我明白。”
酒宴首至夕阳西斜才结束,周言与史文恭告辞林冲后返回客栈。
刚走几步,周言便注意到一位满脸麻子的壮汉快步走来,神色急切。
两人并未在意,但那麻脸大汉却仿佛视若无睹,首接撞上了史文恭。
史文恭勃然大怒:“走路不看路吗?”
那大汉也不示弱,反唇相讥:“你既然看见了我,为何不给我让路?”
简首蛮不讲理。
这路难道是你家的?还要别人给你让路不成?
你以为你是谁?
史文恭更是愤怒,一把抓住对方衣领,挥拳砸向他的面门。
“哎哟!”
尽管麻脸大汉努力躲避,却被史文恭牢牢制住,拳头结结实实地落在眼眶上,脸上顿时肿起。
史文恭实力非凡,几拳下去,那大汉便蜷缩在地上。
“怎么回事?”
林冲闻声赶到院外,见状安慰道:“无事,不过是个不讲道理的家伙,己被我解决了。”
这时林冲才发现地上还有个人,一看之下惊呼:“这不是大水冲了龙王庙吗!”
“师兄,此人你认识?”
史文恭听罢大吃一惊,急忙询问林冲。
林冲蹲下查看,却发现那大汉己经昏迷,这才放下心来。
随后转向史文恭说道:“这位是汤隆,金枪班教头徐宁的表弟。”
“徐宁与我交情匪浅,彼此多次切磋,颇为欣赏,这不是闹了笑话吗?”
周言听闻此人的身份,眼神微微一亮。
按原著记载,汤隆是梁山的技术型人物,家族世代以打铁为生,其父更是一方知寨。
只是汤隆嗜赌成性,倾尽家财,流落江湖,后因遇到李逵加入梁山。
汤隆的加入对梁山意义重大。
上山之前,梁山好汉多穿布衣,武器杂乱;他上山后,精心打造了不少标准化兵器,使梁山逐渐从草莽武装向正规军队转变。
尽管他曾设计陷害表兄徐宁,但这源于当时局势逼迫,且初衷是为了保命。
此举虽不合道义,却也可理解。
周言志在统一天下,即便汤隆品行有瑕疵,但他并非不可利用之人。
历史上陈平亦有污点,刘邦尚能重用,周言自不会拘泥于此。
当下周言便决心将汤隆纳入麾下。
随即说道:“汤隆兄弟怕是受伤昏迷,我们先将其送至府中休养。”
“好主意。”林冲点头,与史文恭一同将汤隆抬至府中,并派人请来大夫,告知徐宁此事。
安置好汤隆后,林冲询问了事情始末,得知史文恭除第一拳击中脸部外,其余几拳均落在腹部,料想并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