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千吟点了点头,道:“临走的时候劝我携楼家上下迁回至沧海国。`1′4~k¢a·n¨s~h!u!.,n+e!t·”
苏昀看他一眼,道:“你土生土长在浔阳,那沧海国什么地方你应该没去过,也不会贸然答应他。”
楼千吟道:“明面上是劝我楼家回故土去落叶归根,实则沧海国皇室式微,让我这一脉回去重振大局。”
苏昀立刻听出了端倪,“沧海国皇室也是楼家一脉?”
楼千吟点了点头,道:“眼下那边应是纷争四起,并非一个安乐之地。”
苏昀道:“这是要劝你回去号令天下的。”顿了顿又思忖道,“如有胜算,也无不可。”
楼千吟看他道:“我还没说到重点。”
苏昀道:“你说。”
楼千吟道:“浔阳瘟疫蔓延开以后,我楼家的长老方才出海去寻楼家分支,带回了楼先生。然,楼先生离开浔阳那日,我从一渔夫口中得知,他早在去年秋时瘟疫还没爆发之前便已抵达浔阳。”
苏昀看向楼千吟,一时没说好歹。~珊_叶?屋_ +醉_欣!蟑/节·更`鑫?哙/
楼千吟面色沉肃,道:“眼下还无证据,但若果真如此,可能浔阳的瘟疫也与之有关。”
苏昀道:“他除了劝你回去,还要求了什么?”
楼千吟道:“我没让他把话说尽,但听弦外之音,应是想借兵。”
第603章 前车之鉴
苏昀不置可否,拈着茶盖撇去杯盏中的茶叶浮沫,饮了一口茶,后道:“如若是想借兵,他还会再来的。”
如果那楼先生的最终目的是借兵,就能说得通了。先让浔阳百姓患上瘟疫,再解救百姓于水火,他便于国有功,从而提出借兵回自己国家就顺理成章了。
但是估计他也没想到,楼千吟对争霸天下不感兴趣,故而拒绝了他。
苏昀又问楼千吟道:“你要是想,我可以助你回去继承那份家业。”
楼千吟黑了黑脸,道:“一我不好征战,二我继承了对我有什么好处?”
苏昀道:“可以为一国之君。”
楼千吟冷笑道:“那就更有得说了,一我不好女色,不设三宫六院;二我对权势不感兴趣,不喜万民臣服;三再看看你整天累死累活的,得为万民之生计操心忙碌,你当我吃饱了撑的要自己给自己找罪受?”
苏昀看他道:“你条理很清晰。+狐*恋*文!茓- +首~发?”
楼千吟悠懒地靠在椅背上,看着亭外花红柳绿,道:“都是自你身上总结出来的,前车之鉴。”
后来,苏昀问楼千吟打听沧海国的方位和距离,楼千吟虽不知道,但楼家年迈的长老们大概知道。
船出海以后往南边方向行驶,如若顺风顺水,应该不出十日至半月的时间可抵达沧海国的海岛领地,可若逆风逆水,则得花上双倍的时间乃至更久才可抵达。
只是沿途不可能完全顺风顺水的,会依据季节和天气以及海流而随时发生着变化。故而上回楼家长老往返一趟才花去了两三个月的时间。
还有海上的情况捉摸不定,也随时可能有其他的变故。
苏昀派了人,准备前往探一探前往沧海国的水路,等抵达沧海国以后,再探探那边的情况。
他一下发命令,下面官员便立即着手准备船队和船员。
楼千吟很是诧异,道:“你别告诉我你对沧海国感兴趣。”
苏昀道:“海外的土地,尚不知物产几何,先了解了解总不会有错。”
几天后,派出剿匪的那支骑兵剩余队伍也抵达了浔阳。
骑兵领队对赵歇和霍全家很是恼火,原本以为派他们先行一步如若剿匪成功,回归大部队后,剿匪功劳必然是自己的。可哪想到,他们运气这么好,偏偏碰上了景安侯,就一道去浔阳了,在浔阳还得以被皇上亲自接见复命。
好在皇上没有当场封赏他们两个的剿匪功劳,而是等后面的骑兵全都聚齐以后,才论功行赏。
骑兵领队毕竟是剿匪首目,有指挥得当之功,往上晋升一级。
而赵歇和霍全家也没落空,因其奋力剿杀流寇,英勇无畏,也往上晋升一级,由原来的伍长升为屯长,手下管理的士兵也增至了五十余人。
苏昀至浔阳以后,赵歇和霍全家随即撤出楼家,同其他士兵们一起回归岗位,驻守浔阳。
这骑兵领队姓孙,现在擢升为副将。孙副将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