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凤始二十二年, 九月初三,太中大夫萧随带着近五十位族人来到通义坊,叩响了谢家老宅的大门。?w_e*n_x^u-e,b~o·o?k′.,c.o¢m¢
应门僮子看到这阵仗吓了一跳, 来不及通报便被他们挤到了一边。
谢梅英率家将出来时,前厅已经乱作一团。
她随手夺过一柄铁枪, 重重掼了一下,只听得一阵巨响,门口尺许的方砖瞬间绽开裂痕。
堂上宾客一惊,霎时鸦雀无声。
萧随从中走出, 随意拱了拱手道:“萧某冒昧来访,还请大娘子见谅。”
谢梅英皮笑肉不笑道:“萧先生客气了, 今日光临寒舍可有要事?”
萧随让到一边, 肃然道:“萧某近日听到一则传言,想向大娘子求证。”
谢梅英在婢女的搀扶下缓缓走向主位,从容落座后, 望向他道:“什么传言?”
萧随朗声道:“宫里有人说,千岁已然薨世,陛下生怕引起西北动乱, 故而秘不发丧。?y¢a¨n~h.u,a¨l^u?o..`c\o-m+”
堂上谢家仆从皆满面骇然,齐齐望向了主座。
谢梅英怒斥道:“一派胡言!”
“萧某也不愿相信,”萧随缓了声气道:“可连续数日拜访, 都吃了闭门羹,甚至连庭兰庭萱那俩孩子都不见了踪影, 大娘子不觉得蹊跷吗?”
“三郎姓谢,就算他真有什么事也轮不到你们萧家操心。”谢梅英面色不善, 冷声道:“萧先生如此兴师动众, 究竟意欲何为?”
“大娘子这话说得有失偏颇, 十一姑虽嫁到了谢家,但他们母子在公府过的什么日子,您比谁都清楚。堂堂护国公幼子,萧太傅外孙,参军后竟要从小兵卒做起?若非文帝陛下开恩,特许他入羽林军,你们谢家何来今日之荣耀?”一个中年男子站起身道。
饶是谢梅英见惯了大风大浪,听到这番话也有些哑然,眼看萧氏族人义愤填膺,场面就要失控,她忙稳住心神,扫了眼众人厉声道:“谢家的荣耀传承自祖上,与后辈无关。”
她徐徐抬手指着那人,压抑着怒火道:“无知小儿,谁许你当堂放肆?”
“大娘子息怒,”萧随赔笑道:“六郎这人性格耿直,说话不中听,您别往心里去。?看,书.屋·晓·税′王¢ ,毋`错¨内!容*”
“伯父,小侄说的都是实话。”那中年男子不忿道:“论起祖上的荣耀,咱们萧家并不比谢家差。”
“对,我们祖上可是前朝宗室。”人群中有个少年激动地喊道,众人纷纷附和。
谢梅英冷笑一声,不屑道:“亡国奴罢了,有什么值得骄傲?若要比脸皮的话,我们谢家倒是自愧不如。谁不知道前齐宗室,是靠公主爬新朝天子龙床才得以保全?”
“老虔婆,你血口喷人……”萧氏族人群情激愤,几个年轻人气得面红耳赤,待要扑上去却被谢梅英身边的家将挡了回去。
“是与不是,大家心知肚明。”谢梅英面露得色,淡淡一笑道。
萧家人最不愿提及的便是前齐乐安公主萧琼羽,那是一段极不光彩的历史。
她虽委身于大卫开国天子李珑宥,甚至在帝后决裂中宫虚位期间一度以宠妃自居,并傲然凌驾于诸嫔御之上,但一切只如昙花一现。
李珑宥在位的中后期不是南征北战就是四处巡游,朝事皆由太子和宰相裁决。而太子乃皇后所出,他是绝不可能重用一个忘恩负义伤害了母亲的女人的族人。
为了家族的前程,他们在承圣末年太子羽翼丰满后,基本已经和乐安公主母子完全割席。
虽然民间众说纷纭,认为乐安公主抛弃未婚夫、勾搭新帝是牺牲自己拯救家族,但萧氏族人并不领情。
太宗年间撰写史料的官员也不认同这个说法,大家更偏向于报复之说。
主流观点认为乐安公主蓄意破坏帝后婚姻,一是虚荣心作祟,二是报复她曾经的庶母崔皇后。
若是放在别的朝代,这个观点是不可能成立的,因为皇后的身世一定会被精心修改,但本朝则是个例外。在烽烟四起诸侯并立的乱世,想要得人心就得师出有名,别人都打着冠冕堂皇的口号,只有冀州李珑宥别出心裁,要杀到洛阳抢美人。
那个美人正是幽居于洛阳行宫的前齐废后崔氏。
李家和崔家曾是世交,据说两人幼时曾定下婚约,但天子不顾君臣之纲,仗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