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昌王挺胸承诺,对甘州回鹘可汗药罗葛言辞笃定。\w.a!n-b?e¨n..,i,n!f¢o^
药罗葛可汗听后,内心忧虑,开口道:“表兄,非是我长他人威风,实则深知自身处境。
从前我也如表兄一般乐观,首到周军兵临城下,才知自己错得离谱。
那周军堪称天下最精锐之师,战意顽强,武力卓绝,更有诸多强弓劲弩、攻城利器。”
“可惜我甘州回鹘历经数代经营,城墙坚固,防御严密,却在周军攻城时迅速溃散。
不到片刻,便告失利。”
“我召集的甘州回鹘各部兵力数十万,本应远超周军,然面对敌军竟毫无招架之力,瞬间崩塌,只余残兵败将随我西逃。”
“更令人愤慨的是肃州龙家。
我在撤退时,他们不仅袖手旁观,还趁夜偷袭我方队伍,实在卑劣!”
提及此事,药罗葛可汗意识到话题跑偏,忙调整语调:“望表兄切勿因瀚海相隔而轻视周军。
这瀚海自唐初便己存在,不可小觑。”
此言令高昌王神色微变,顺着药罗葛可汗的话,他也忆起一段往事——那时高昌尚为西域本土的高昌古国。
如今的高昌国,又称高昌回鹘,是在唐朝末期建立的。
当大唐逐渐衰弱、对西域的掌控力减弱时,一支回鹘人趁机占据高昌故地,建立了这个新国家。
早先的高昌国,即回鹘建立之前的那个西域高昌国,其国王曾因认为高昌远离中原,又有瀚海相隔,误以为大唐难以派兵远征,因此对唐廷态度轻慢,甚至停止了应有的朝贡。
当时在位的唐皇是哪一位?正是威震西方的天可汗李世民!
得知高昌王的傲慢无礼后,李世民震怒,随即命大将军侯君集领军西征,以示惩戒。
侯君集何许人也?他不仅是李世民麾下的一员猛将,后来更因功绩显赫而名留青史。·s^o¢e.o\.?n^e^t/
他率数万大军从长安出发,首指高昌。
起初,高昌王鞠文泰听到大唐派侯君集领兵讨伐的消息,毫不在意。
他认为高昌与中原之间有千里河西走廊,更有八百里瀚海阻隔,唐军从长安到高昌需跋涉三西千里,长途奔袭几乎不可能成功。
此外,鞠文泰心中还有另一层倚仗。
自楼兰消失后,长安通往西域的商路唯有高昌一条,商旅商队都必须经过这里。
因此,高昌仅靠收取过往商税就能财源滚滚。
然而,鞠文泰却野心勃勃,不愿只做太平天子,反而扣押商旅,禁止他们与大唐交易。
鞠文泰并非真正仇视大唐,他的行为背后另有隐情。
他的支持者是当时大唐北方的强敌。
自太宗李世民登基以来,对于不服从大唐的西方蛮夷,皆以铁骑征伐。
这其中便有吐谷浑。
吐谷浑的可汗慕容伏允野心勃勃,多次侵犯大唐西境,令李世民震怒。
于是,他命李靖率军出击,一举击溃吐谷浑,使其国力大损。
吐谷浑的实力远胜高昌,高昌王麹文泰曾与大唐为敌,李世民对此不解。
吐谷浑的失败不过数年,怎又有人敢挑衅他的权威?麹文泰不仅挑衅,还出兵攻打己归降大唐的伊吾与焉耆,这是自寻死路。
麹文泰有充足的理由认为大唐不会出兵:距离遥远,地形复杂,且他自信于自己的实力。
这些条件单独拿出一项便足以让唐军却步。
但李世民并未如他所愿,侯君集领军从长安出发,表明大唐绝不会纵容任何挑战其权威的势力。
麹文泰低估了侯君集的能力。
他认为高昌远离中原,补给线漫长,唐军难以支撑。
即便越过玉门关,还有八百里瀚海,这对行军来说是极大的挑战。/墈+书?君? !勉¢肺+粤+犊*
然而,麹文泰的自信很快破灭。
他以为唐军无法穿越瀚海,但侯君集率领大军凭借顽强意志和高效行军迅速突破,抵达高昌边境。
麹文泰未能见识大唐军队的威武,因惊惧而亡。
他妄自尊大的行为成了后人的笑谈,成为继夜郎自大之后的又一反面典型。
高昌自大,终至灭亡。
此刻,高昌回鹘的王宫内。
当今高昌王想起唐朝时高昌王鞠文泰的结局,不禁双腿颤抖,面色苍白。
他意识到自己的想法竟与昔日鞠文泰如此相似,不由心生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