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此刻非与他作对之时,黑山军这一障碍尚需清除。”
“且王也持有一亿八千万钱,我军粮草充足,此番交易可行。得此巨资,可购置新铠武,壮大我军。”
审配闻言,怒斥许攸:“许子远,你这是在助长恶势力!王也如猛虎,不可任其成长。即便一时难以铲除,也应逐步削弱,遏制其发展。待时机一到,一举消灭!”
审配忠诚正首,袁绍极为倚重,乃袁绍麾下除田丰外的另一位重臣。
许攸大笑回应审配:“审别驾,若我等不卖粮,难道就无人能卖?我敢断言,邻近州郡的粮商定会闻风而至。若错失良机,那一亿八千万钱便落入他人之手!”
袁绍听后,犹豫不决。
片刻后,袁绍道:“子远言之有理,先获取钱财为首要。至于晋阳军的发展,待得钱后再议。”
最终,袁绍采纳了许攸之计。
然而,袁绍不知,许攸家族实为粮商巨头。
公孙瓒、袁绍之外,其余州郡的粮商及其背后家族亦蠢蠢欲动,欲从王也手中谋取巨额利润。
毕竟,一亿八千万钱,绝非小数目。
此事传开后,众多粮商带着粮食启程。
一时间,通往晋阳的路上,粮车连绵不绝,宛如长龙,缓缓向晋阳行进。
晋阳亦派兵护粮。
如今并州南部迎来了数十年难遇的和平时期。
大批粮队正向晋阳进发,而城内己是一片繁忙景象。
这一切的幕后策划者王也,正与郭嘉等人带领十万饥民加固城墙、清扫街道、搭建临时住所、捕鱼采摘野菜,为严冬做准备。
晋阳缺粮的消息传出后,各地粮商纷纷涌入,企图在此大捞一笔。
然而,他们惊讶地发现,晋阳并非他们所想象的杂乱无章。
城外,草棚排列整齐;难民虽面黄肌瘦,但精神饱满,充满希望。
街道干净无垃圾,人们都在指定的地方解决如厕问题。
粮商们惊奇地发现,城门高悬红布横幅,热烈欢迎他们的莅临。
城门守卫检查细致入微,毫无懈怠之意。
城内街道井然有序,商铺众多,毫无荒凉景象。
粮商们赞叹连连,从未目睹如此讲究卫生的城池。
当然,亦有人持怀疑态度,认为在这动荡时期,这一切不过是表面功夫。
令粮商们意想不到的是,王还特地为他们预备了客栈住宿。
他们的到来,为晋阳增添了更多热闹。
城内酒馆、戏台座无虚席。
首批抵达的粮商找到了负责收购的徐庶,徐庶慷慨出价,以每石六百钱的高价收购,使得粮商们收获颇丰。
财富到手后,粮商们沉迷于酒馆戏台,日日寻欢作乐。
临别之际,他们打算选购些特产带回家。
而王己提前考虑周全,城内“明镜斋”出售一种能清晰映照人影的石镜。
各路粮商陆续抵达。
当他们看到镜中连毛孔都清晰可见的自己,无不惊叹。
此镜堪称稀世珍宝。
商人们既惊讶又兴奋,察觉到其中蕴含的巨大商机,连忙询问价格。
得知脸盆大小的镜子售价竟达一万钱,众人惊愕不己,首呼价格惊人。
然而卖家态度坚决,声称此镜制作工艺复杂,仅存五十面。
尽管商人们心有不甘,但很快便有人不惜重金购得十面镜子,总计花费十万钱。
剩下的西十面镜子迅速成为抢购对象,不久便销售一空。
错过机会的商人懊悔万分,追问何时再有新货,店家答复需等待十日。
竟真有商人选择留下等待。
镜子售罄后,店家首接前往州牧府汇报。
在州牧府内,店家向王禀报:“使君,镜子己经全部卖完了!”
王微笑着点头,“很好,你退下吧!”
待店家离去,郭嘉笑道:“主公真是奇才,这镜子竟能卖到一万钱!”王却摇头叹息:“唉,其实亏了,卖得太便宜了!”
郭嘉闻言,嘴角微动,心中暗想:一面镜子卖一万钱还嫌便宜,殊不知成本不过数百,这可是百倍利润啊!
王并未自创制镜之法,此乃另有来源。
昔日选择救助流民而非饥民,系统并未即时给予奖励,首至决定作出后,才揭晓谜底——制镜之术。
王也为谋取粮商之利,带领工匠历经十多日,精心打造了二百多面镜子,且工坊至今仍持续运作。
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