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城的雪刚化了一半,泥泞的街道上便传来了州牧府的传令声。+w`d?s,c¢w¨.·n¢e_t^
赵宸刚从城外的屯田区巡查回来,一身寒气未散,亲卫便匆匆禀报:“将军,刘公召您即刻入府,说是有要事商议,还特意嘱咐,让您带上军械监和典农校尉的印信。
”
赵宸擦拭着手上的泥污,闻言动作微顿。
印信?商议要事为何要带印信?他心中掠过一丝不安,联想到前日书房中的试探,以及程绪等人近日愈发频繁的“劝谏”,一个念头渐渐清晰。
州牧府议事厅内,气氛比往日更显肃穆。
刘虞端坐主位,两侧文武分列,程绪站在最前,目光平静地看着门口,嘴角却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弧度。
田畴、鲜于银等人则面带忧色,频频望向门口。
赵宸步入厅中,躬身行礼:“臣赵宸,参见明公。
”
“子明来了,快请起。
”
刘虞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指了指身旁的空位,“连日来辛苦你了,屯田区的水渠进度如何?”
“回明公,渔阳方向的干渠已修至半途,若开春前能完工,来年可灌溉良田三万余亩。
”
赵宸简明扼要地汇报,同时将随身携带的两枚印信放在案几上——一枚是“幽州典农校尉”,掌屯田水利;另一枚是“军械丞”,虽只是“协助”,却也是他介入军械监的凭证。
刘虞点点头,目光在印信上停留片刻,随即转向众臣:“诸位,今日召集大家,是有一件关乎幽州长治久安的大事要定夺。
”
他清了清嗓子,声音陡然提高:“公孙瓒虽灭,但辽西、右北平一带仍有残匪作乱,乌桓部落也蠢蠢欲动,边防不可一日无备。
本牧思量再三,需得有一位智勇双全、深得军心之人,入中枢辅佐本牧统筹全局,调度兵马粮草,方能内外兼顾。.1-8?6,t¢x,t′.\c?o¨m.
”
众臣闻言,皆露出倾听之色。
程绪上前一步,拱手道:“明公所言极是!如今幽州百废待兴,军政事务繁杂,确需一位得力助手居中协调。
依属下看,赵将军智计过人,又深得军民信服,最是合适!”
这话一出,田畴等人脸色微变。
他们太清楚程绪的心思——让赵宸“入中枢”,看似是提拔,实则是要将他从屯田区、工匠营这些根基之地调离。
果然,刘虞颔首道:“程长史所言,正合我意。
赵宸赵子明,平定幽州有功,其智其勇,足以担当重任。
便奏请朝廷,擢升赵宸为幽州军谋掾,加侍中衔,随侍左右,参赞军政要务,总领各州郡文书往来、军情汇总之事。
”
“军谋掾”,看似是州牧府的核心幕僚,掌军事谋划,地位远在普通校尉之上;“侍中”更是能常伴主君左右的近臣,听起来确实是“明升”。
但赵宸的心却沉了下去。
他抬眼看向刘虞,只见这位老州牧笑容温和,眼神却避过了他的目光。
再看程绪,正低眉顺眼地站在一旁,嘴角那抹笑意几乎藏不住。
“明公,”赵宸上前一步,声音平静,“臣多谢明公提拔。
只是……军械监与屯田之事,正值关键之际,新式农具的量产、震天雷的改良都离不开专人盯着,臣若入中枢,恐耽误了正事。
”
他试图争取,不是贪恋权位,而是那些屯田区和工匠营,是他用格物之术扎根幽州的根基。
离开了那里,他的“奇技”便成了无源之水。¨??2′??8_,¨看?°书÷1·网)? ?&=更3&μ新£??最?全D{
程绪立刻反驳:“赵将军此言差矣!军国大事,岂容推诿?军械监有程某与诸位掾史盯着,屯田区有各县令佐执行,皆是按将军定下的规矩行事,断不会出岔子。
将军入中枢,方能将您的智计用在更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