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我想找一下叶雪安。^墈?书`屋¨小^说^王¢ ¨首!发_”
“找他做什么?”
“他是记者,见识多广,调查能力强,而且记者朋友众多,媒体消息会比我灵。”
叶雪安当天下午就来家中。风予安没有任何隐瞒,把自己正在调查的事和盘托出。他指了指小姚的画,说道:“小说里写的是七名女性被杀,她们的死法完全与小姚的画对应,可为什么小姚的画多出了两个女性?”
玉笛问:“为什么?”
“我猜测,我只是猜测,因为在那之后又死了两个人。”
“等一下,福尔摩斯风先生,我觉得你是不是思维过度发散了呢?” 玉笛急切地说。
“我没有,华生李女士!” 风予安也叫了起来:“我绝没有过度发散思维!你想想,如果冯真真借这本书还能理解,她留学过,英文水平不至于太差。可小姚呢?这本书是全英文写成,官方和民间翻译都没有,别说是小姚了,英文系的学生都不一定读的很顺畅,她为什么要看,为什么看的那么仔细,她可是借了三个星期啊!”
玉笛和叶雪安对视了一眼,均感茫然。·k+u!a.i·k·a.n!x!s¢w?.¨c,o·m¢
“所以古怪就在这个地方。” 风予安恢复了平静,说道:“这背后一定有个原因,一定有。”
玉笛反驳:“也许她们真的私下有联系你不知道呢。我的学生就会看他们偶像推荐的书。”
“那为什么冯母会记得这本书的书号?她已经疯了,却还记得这本书的书号,为什么她不记得名字而是书号?我猜,是因为冯真真没翻译给她听这本书叫什么,但她却看到女儿因为这本书废寝忘食,辗转难眠,所以她把书号背了下来,她想背着女儿去图书馆找这本书,然后请一个人讲给她听这书里到底是什么,结果她还没能做这些事,冯真真就走了——”
玉笛又急又怒:“福尔摩斯风先生,你就是强行推理。”
“别急。” 风予安想了一会,说道:“你上次跟我说冯母说冯真真只是不小心推翻了煤油灯?”
“是,不过这年代谁还用煤油灯啊?” 玉笛笑说。?叁,叶¨屋. ¨免·沸+岳\黩,
“查!从冯真真去国外读书到她死的那一年,她足迹遍布之处发生的所有女性被烧焦的案件。” 风予安指了指小姚画上多出的一个烧焦的女尸说道:“说不定对应的就是被焚烧之后死去的这位。”
玉笛不满,又想反驳,但叶雪安居然很顺从的开始上网搜索。他不愧是专业记者,速度比其他两人快的多。一个小时候,他终于从万能的网络上找出了一件最可能吻合的案件。
该死者是在A国去世的,她是一名偷渡到A国的难民,死的时候年仅二十岁,这一年纪也与小姚画上的其余年轻女死者相仿。当地警方至今未破案,由于尸体发现的时间较晚,死亡时间推断比较模糊,但可以肯定是被扼死之后焚烧的。之所以符合风予安提的条件,是因为根据冯真真的社交网络足迹显示,在那一年那段时间,她恰好去那附近的一座小城写生。
至于煤油灯,则是因为当地有个颇有影响力的环保组织,那一天正是环保组织提倡的节约用电日,居民们都使用蜡烛,煤油灯等设备取代电灯。
玉笛说:“不对呀,这人是被扼死之后焚烧的。”
“没错。你仔细看。” 风予安把画摆到玉笛面前,指了指烧焦的尸体。玉笛忍着害怕,凑近一看,还真的看到了勒痕。
叶雪安说:“风先生,我来梳理一下。您的推理是不是,小姚认为这些女性全都是同一个凶手所为,而这个凶手就是《山茶花之宴》里的那位贵族先生的原型人物,然后小姚想将此事告诉我的同僚,却没想到被真凶所杀?”
风予安点头:“没错,我就是这么猜想。”
“哈!” 玉笛讥讽道:“那你跟警察说去,你看他们会不会相信你的推测。”
风予安不理会她:“这本书上一次被借走是小姚,再上一次是冯真真,只有她们两人。上半年来的那两人其中一个是小姚,她借了三个星期,至于管理员说的另一个年轻人,他应该都没有把书带出图书馆,所以没有借出记录。我好不容易调取了监控——”
玉笛和叶雪安齐刷刷将目光投向风予安,意思再明显不过:你居然可以调取监控。
风予安烦躁地说:“好吧,我承认这个举动不光彩,你们可以不要用这种眼光看我吗?别想了,那段时间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