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他们要不就是刚刚高中毕业,要不就是今年正好高三,开始学习难度也不大。*y_d¢d,x~s^w?./c_o?m.
而袁小圆这边要参加高考,最开始袁满仓和白慧芝都不太理解她。
一来是觉得她现在虽然算不上位高权重,但是在三十岁出头的年纪就坐上了副处的位置,已经算是年少有为,万中挑一了,为什么偏偏要放弃现在已经拥有的一切从头再来,二来是觉得,她现在年纪放在这里,最要紧的已经有了两个孩子,总觉得再踏入校园挺奇怪的。
得知他们的想法之后,袁小圆还没有想好要怎么跟父母沟通,周杨就搞定了岳父岳母。
第382章 高考
对于袁满仓和白慧芝的第一个顾虑,周杨先是告诉他们,袁小圆现在还年轻,她可以做更多更喜欢的事情,而不是非要在这个岗位上提前三十年开始养老,而这个岗位也并非是他们看到的那么好,现在部里的领导是个实干主义者,最喜欢的就是能干事能担事的人,现在只不过没有腾出手来,要是腾出手来了,像是袁小圆这种“闲散”人员的未来可就不好说了,何不趁这个机会,去读书,让袁小圆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呢。/小_税!宅` /冕,费.岳-读-
周杨说着还将袁小圆这些年来发表的所有的文章和书籍放在了老两口的面前,告诉他们这才是袁小圆喜欢做的事情,并将袁小圆写的避震防火手册放到了他们的勉强,告诉了他们,袁小圆的贡献。
袁满仓和白慧芝知道袁小圆这一两年拿到了挺多的荣誉的,本来还以为是因为袁小圆工作突出给的荣誉,却没有想到荣誉是这样来的,这让袁满仓和白慧芝的内心充满了自豪。
人家和尚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他们不信佛,也不造那个什么浮屠,但是救人这就是好事啊,是天大天大的大好事啊,有什么比这个功劳更大呢?
至于二老的第二个顾虑,周杨却表示,孩子不是袁小圆一个人的,同样也不该将责任都推在袁小圆的身上,他们两个人相互帮助,相互体谅,一起照顾孩子才是正理,而且现在两个孩子也都逐渐的长大了,也不像是小时候那样需要爸爸妈妈事事操心了,他们两个人完全可以顾过来。/l!k′y^u/e·d`u¨.^c~o?m+
听到女婿的话,老两口立刻就转变立场,百分百赞同老姑娘的决定,并且还暗中决定,要在京城多待两年,帮他们带带孩子,等到两个外孙女长大了再回去。
单位里对于袁小圆要参加高考的事情评论不一而足,但是大多都觉得袁小圆这次出了个昏招,还有人觉得袁小圆肯定是因为现在的岗位虽然有级别,但是无权利才会这样做的。
介于袁小圆去年立下的泼天大功,再加上袁小圆去年获得的那一摞荣誉证书,部里的领导还专门找她谈过话,问她是不是对现在的工作不满意,尽可以提出来。
袁小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让领导相信,她是真的想去读书,而不是以为所谓的工作不满才想离开的。
接下来的时间,袁满仓和白慧芝二老可谓是又回到了年轻的时候,为了孩子豁上一切。
其实二老来到京城之后,远远没有在老家快乐,老家的环境是他们熟悉的,人也是他们熟悉的,刚刚来到京城的时候,他们还觉得挺新鲜的,这可是伟人住的地方呢,自己来到这里距离伟人都近了一些。
但是天长日久,长城、故宫、天门也有看腻的一天,看腻了就总觉得还不如自家的炕头看着顺眼.
要不是因为在这里做饭接送孩子,让他们感受到了人生的价值,恐怕他们早就回家了。
本来二老是想着过完这个年就回去的,但是因为女儿的决定,他们又打算多留一段时间了。
袁满仓天不亮就起床,跑去东单那边,据袁满仓说,早上天不亮的时候,那边老多老乡们带着家里的东西来做买卖了。
以前偷偷摸摸,甚至只敢半夜交易,现在大家伙的胆子都越来越大,白天也敢稍微避着人交易了。
老乡们带来的东西真是不赖,家里养的鸡鸭,攒下的鸡蛋,从冰窟窿里跳出来的鱼,反正是比公家的菜市场方便多了。
对于老伴儿买回来的东西,白慧芝那是使尽浑身解数。
还没到高考呢,全家都胖了一圈了。
尤其是周杨,小肚子都出来了。
对此,周杨表示:“我天天坐着画图,现在忙的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哪儿有空去锻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