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越想越气,越想越憋屈,一张脸黑得跟锅底似的。!幻/想′姬\ !更¢歆^醉!快′
房玄龄和杜如晦默默地跟在后面,大气不敢出。
陛下现在正在气头上,他们可不敢去触霉头。
而另一边,孔颖达恭送完李贞之后,立刻转身,急匆匆地回了自己的房间。
他甚至都顾不上跟门口那些目瞪口呆的同僚和学生们打个招呼。
一进书房,孔颖达立刻关上房门,来到书案前,激动地搓了搓手。
然后,他小心翼翼地从袖中取出一张纸,那上面,赫然是他凭借记忆默写下来的李贞今日所说的那几句话。
尤其是那“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西句,更是被他用朱笔圈了出来。
孔颖达深吸一口气,郑重地铺开一张新的宣纸,研好墨,提起笔,开始一字一句地将李贞的话语抄录下来。
他要将这些话,裱起来!
不!
他要将这些话,刻在心里!
孔颖达手中的笔格外用力,仿佛要将每一个字都深深地刻在纸上。
他要好好琢磨,仔细体会,争取早日达到汉王殿下的要求,成为殿下的正式弟子!
……
李世民坐在龙椅上,脸色依旧不太好看。
弘文馆的事情,像一根刺,扎在他心头。
那小子,太能折腾了!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通报声:“启禀陛下,兵部尚书李靖求见!”
“宣!”李世民揉了揉眉心,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平静一些。*看~书?君` .嶵′鑫¢璋\节_更\辛?筷?
很快,一身戎装,气度沉稳的李靖大步走了进来。
“臣李靖,参见陛下!”
“爱卿平身。”李世民摆了摆手,“可是突厥那边有消息了?”
前些日子,李贞那小子就神神叨叨地说突厥要倒大霉,会有大雪灾。
李世民当时虽然半信半疑,但还是派人去查探了。
李靖躬身道:“回陛下,正如汉王殿下所料,突厥境内遭遇百年不遇之暴雪!”
“哦?”李世民眉毛一挑,心中顿时五味杂陈。
那小子,又说中了?
他到底是蒙的,还是真有未卜先知之能?
只听李靖继续禀报道:“据探子回报,此次雪灾覆盖极广,突厥各部牛羊冻死、饿死者,初步估计,己不下百万头!”
“嘶——”
此言一出,不仅是李世民,就连站在一旁的房玄龄和杜如晦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百万头牛羊!
这对以游牧为生的突厥来说,绝对是伤筋动骨的打击!
“此消息可确实?”李世民追问了一句,声音都有些发紧。
李靖斩钉截铁地道:“千真万确!我部多方核实,绝无虚报!”
顿了顿,他脸上露出一丝愧色:“汉王殿下神机妙算,臣等兵部同僚,先前竟无一人能提前洞察天时之变,实乃惭愧至极!”
李世民:“……”
他现在的心情,就跟打翻了五味瓶似的。-纨^夲+鰰`颤¨ !已^发^布_蕞~欣?蟑,劫!
高兴吗?
突厥遭灾,大唐的北境压力骤减,当然高兴!
可一想到这是李贞那小兔崽子提前预测到的,他又觉得胸口堵得慌。
合着满朝文武,还不如他一个六岁的小屁孩?
房玄龄和杜如晦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丝的无奈。
这位汉王殿下,真是越来越让人看不透了。
李世民沉默了片刻,手指轻轻敲击着龙椅扶手。
突厥遭此大难,实力必然大损。
这……或许是个机会?
他想起了李贞之前献上的那条“离间计”。
联合薛延陀,分化突厥诸部,让他们内斗,大唐坐收渔翁之利。
当时他还觉得这计策有些……过于阴损,不太符合他的身份。
但现在看来,配合这场天灾,简首是神来之笔啊!
“咳咳。”李世民清了清嗓子,恢复了帝王的威严。
“李靖,房玄龄听令。”
“臣在!”二人立刻躬身。
李世民沉声道:“突厥遭灾,内部必生动荡。朕决意,采纳……嗯,朕深思熟虑,决定联合薛延陀部,共同对付突厥颉利可汗。”
“具体方略,便是设法离间突厥各部与颉利汗的关系,令其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