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饭,在死一般的寂静中吃完了。
饭后,江卫国像个监工一样,盯着江建军和江小红换上衣服,然后一手一个,像拎小鸡一样,直接把他们推出了家门。
“一个去红旗厂,一个去纺织厂,天黑前回不来,晚饭就别吃了!”
说完,“砰”的一声关上了大门,把两个白眼狼的哀嚎和咒骂,全都关在了门外。
处理完这些家务事,江卫国回到自己房间,从褥子底下摸出了那块宝贝“九阳烈姜”。
他需要钱,需要启动资金。
而这块姜,就是他的第一桶金。
可怎么卖,是个大问题。
直接拿这么一大块品相惊人的姜去卖,太扎眼了。
1960年,投机倒把的帽子一旦扣上,不死也得脱层皮。
他坐在床边,脑海中《百草初解》的知识如潮水般涌来。
有了!
他眼睛一亮。这九阳烈姜药性霸道,寻常人根本不可能整块服用。
最好的方法,是切成薄片,晒干或烘干后,用以泡水或入药。
这样一来,不仅便于保存和售卖,还能掩盖其过于惊人的品相。
他可以对外宣称,这是一种用“古法炮制”的药姜,是自家祖上传下来的方子,专门用来祛除风寒,活血通络的。
这个年代的人,对“祖传秘方”这类东西,总是带着几分敬畏和相信。
打定主意,江卫国立刻行动起来。他找出家里唯一一把还算锋利的小刀,将那块九阳烈姜小心翼翼地切成了薄如蝉翼的姜片。
赤金色的姜片在阳光下闪烁着奇异的光泽,一股浓郁到极致的辛辣香气瞬间充满了整个房间,光是闻着,就让人感觉四肢百骸都暖洋洋的。
他找了个破瓦罐的盖子,将姜片一片片铺在上面,放在窗台上晾晒。
做完这一切,他忽然想起一件事。
这姜的药性如此霸道,自己还没亲身试过。万一卖出去,吃出了问题,那可就不是投机倒把,而是害人性命了。
他从切下的边角料里,掰下指甲盖大小的一小块,走到厨房,扔进一个豁了口的粗瓷碗里,冲上滚烫的开水。
“刺啦”一声,一股更加强烈的香气蒸腾而起。原本清澈的开水,瞬间被染上了一层淡淡的金黄色。
他端起碗,吹了吹,小心地抿了一口。
姜汤入喉,仿佛吞下了一团小小的火焰!
那股灼热的暖流瞬间从喉咙滑入胃里,然后“轰”的一声,炸向四肢百骸!
江卫国只觉得浑身上下每一个毛孔都舒张开了,一股常年做钳工积攒下来的、深入骨髓的阴寒湿气,仿佛被这股暖流硬生生逼了出来,额头上瞬间渗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
痛快!
江卫国一口气将整碗姜汤喝完,长长地吐出一口浊气,只觉得整个人都轻快了好几分,连带着常年有些酸痛的老腰,都感觉舒展了不少。
好东西!这绝对是好东西!
就在他感叹这姜汤神效的时候,里屋的门开了,李秀兰抱着江暖暖走了出来。
小丫头的脸色有些苍白,小嘴撅着,精神不太好。
“爸,暖暖……暖暖好像有点发烧。”李秀兰焦急地说道,声音里带着哭腔。
这个年代,缺医少药,孩子发烧可不是小事。
江卫国闻言,眉头一皱。
他伸手摸了摸孙女的额头,果然有些烫手。应该是昨天下午受了惊吓,晚上又着了凉。
他看了一眼墙角还没倒掉的那碗姜汤,心中一动。
《百草初解》里记载,九阳烈姜性极阳,对风寒入体引起的发热有奇效。
只是孩子年幼,用量必须极其微小。
“别急。”他沉声安慰了一句,然后转身回到厨房,从碗底刮下一点点被泡软的姜末,大概只有一粒米大小,重新用开水化开,又往里面加了大量的温水,直到那股辛辣味变得极其淡薄,才端了过来。
“来,暖暖,爷爷喂你喝点糖水。”他用上了辈子都没用过的温柔语气,哄着孙女。
江暖暖很乖,虽然小脸烧得红扑扑的,还是听话地张开了小嘴。
江卫国用勺子,一勺一勺地,将那碗稀释了无数倍的姜汤,喂给了孙女。
李秀兰在一旁看得心惊胆战,她闻到了那股淡淡的姜味,却不敢多问。
现在的公公,威严太重,她不敢质疑他的任何决定。
一碗姜汤下肚,奇迹发生了。
江暖暖苍白的小脸上,迅速泛起了一层健康的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