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法”,韩非身上的懒散气息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锋锐外露的气势。.齐_盛.暁!税`蛧¨ /免¢废\越,犊~
他的目光首视前方的吕不韦,与卫庄唐七眼中的忌惮不同,韩非此刻毫无惧意。
墨影龙王想听法?
这恰好与韩非的专业对口。
韩非现在拿捏不准的是,墨影龙王想听的是什么法?
前人变法强国,如今韩非同样也有这个意图。
韩国虽位列战国七雄之一,但跟其他六国比要弱上一些。
“阁下想听什么法?”韩非反问道。
韩非拿不准的是,吕不韦想听的是什么法。
自周王室衰落,诸国有不少能人行过变法之策,此为一。
第二则是韩非自己对于法的理解。
他要走的是一条看不到尽头的路,虽然与前人一样都是变法,但却有所不同。
“今夜你可以畅所欲言。”吕不韦淡淡的说道。
韩非双眸微眯,这墨影龙王倒是一个怪人。
何为法这个问题出乎韩非的意料。
“自周到今,有李悝、吴起变法强魏,商鞅变法强秦,韩有申不害变法。”韩非道:“腐朽的制度需要顺应时代而更迭变换,唯有变法才能强国。”
“但后来有一位前辈所言,却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韩非说到此处,目光望向西方。
“秦国因商鞅变法国力大涨,然而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当今秦相就曾在吕氏春秋中点出商鞅变法之隐患。/鸿\特~小\说^王′ ~首,发_”
吕不韦指尖轻点着烛幽剑,跟历史上不同的是,《吕氏春秋》是他本人亲自写的,没有其他人参与。
天下人都可以买一本回去看,就是价格有点小贵,现在宣纸的价格可不低。
他是在吕氏春秋上写过商鞅变法的弊端。
韩非见吕不韦不语,便继续说道:“《吕氏春秋》曾言道:商君之举弊端甚重,严刑峻法,刻薄少恩,连坐苛责,民不堪惧;重农抑商,货殖衰微,民贫国躁;壹赏军功,民风好斗,仁德日薄;燔诗书而愚黔首,文脉断绝,智士离心;虽强兵富国于一时,然根基溃朽,民怨蓄久,此商君之术遗患也。”
商鞅变法是让秦国变强,但那只是一时。
长此以往,民心在高压环境下涣散,日久势必造成反噬。
这就对上了当年萧何写出的那段话,同样是出自《吕氏春秋》。
“先王先顺民心,故功名成。”
吕不韦从上台后就强调民心的重要性。
他跟嬴政的区别在于手段。
如果说嬴政之前的行事风格是首接拿刀硬砍,人被砍疼了那肯定会反抗。
吕不韦是不痛不痒的软刀子,但却是刀刀要人命。
比如改革土地,内循环经济。
百姓想要更好的生活,只能努力工作,他们都在努力奋斗赚钱,谁有功夫去想造反这种九族消消乐的事情。`0_0/暁\说′惘¨ ?冕^肺·跃/犊+
百姓其实要的不多,但凡饿不死就不会选择造反。
几千年后穿越过来的吕不韦可太清楚这点了,只是想要改革田地异常艰难。
得亏他当时遇见的是赢稷。
老秦王打了一辈子仗,打仗就要花钱、消耗各类物资,这些东西都是从百姓身上割下来的。
赢稷死后的名声会大,只是不太好就是了。
吕不韦能说动赢稷有两点,一是得民心者可为天子,二则是身后之名。
赢稷在驾崩的前几年大刀阔斧改革,还田于民,秦国上下的百姓隐藏在心底对他的不满早己烟消云散,反而十分爱戴他。
按照身份,与赢稷对标的赵武灵王就是一个典型的反面例子。
赵武灵王是少有的改革变法君王,晚年却落得个饿死于沙丘的可悲结局。
反观赢稷,人家晚年还捞了一个好名声。
“这么说,你很赞同吕不韦的做法?”吕不韦问道。
“我刚才所言皆是前辈们的做法,他们的变法都不相同,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强国。”韩非摇头道:“阁下错了,我要走的路与他们都不一样。或许吕相是对的,但与我心中所愿不同。”
“哦?”吕不韦语气终于产生了些许微妙的变化。
月色下,一股阴冷刺骨的如墨大风以吕不韦为中心席卷天地。
不远处平静的水面掀起滚滚巨浪,韩风等人都被这股黑风刮的睁不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