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听说小皇帝在上书房砸死太傅,一口气没喘过来,差点撒手人寰。+求.书?帮? .首^发_
到底死过一回,太后看开许多。
她把多尔衮和明玉叫到病榻前,哭着求多尔衮当皇帝:“哀家这个摄政太后当得太累了,一天也不想做了。哀家有负先帝厚望,没养好皇上,倒养出了一个暴君来。多尔衮,哀家要是不能遵照先帝遗旨把江山交到你手上,哀家死了都没脸去见先帝!”
太后的话是对着多尔衮说的,眼睛却看着明玉,明玉对多尔衮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她的想象。
明玉不答应,多尔衮肯定不会点头。
这一出出的,令人应接不暇,种粮食、开互市,甚至控制瘟疫、缓和民族关系,都没让明玉这么揪心。
放眼大清,也只有多尔衮能挑起大梁。事实上这个大梁一直扛在他肩上,只差名正言顺。
明玉朝多尔衮点点头,用眼神告诉他不开后宫她无所谓,多尔衮心领神会,用眼神回明玉太麻烦他没想过。
多尔衮没想过当皇帝,却不耽误他坑娃:“臣觉得福临比臣更合适,太后以为如何?”
福临么?
太后没来由想起福临臭着个小脸跟她掰扯“君以仁孝治天下”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大道理,哑然失笑:“难为他小小年纪懂那么多大道理,脑子是一等一的灵光,怼人也是一等一的厉害。+卡?卡·小+税?网\ /哽_新?蕞\快¨以后啊,有那帮东林党受的了。”
这回东林党不但要求废黜小皇帝,把她这个摄政太后都给捎带上了,说了很多不中听的话。
就让福临替她收拾他们吧。
太后点头应下,又问起小皇帝禅位以后的出路:“常舒从小没了阿玛额娘,又不会说话,也是个可怜见儿的。”
毕竟母子一场,虽然是名义上的,太后也希望小皇帝能有个善终。
小皇帝生性残暴,这个多尔衮不敢保证:“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他砸死太傅,不是禅位便能了的。”
太后就知道太傅的死在多尔衮这儿不可能轻易揭过:“常舒到底是先帝的儿子,怎么也要留下他的性命。”
“只要他今后安分守己。~x`w′d+s*c-.?c?o¢m*”多尔衮也有条件。
三个月后,顺治帝禅位,福临继位,年号康熙。
直到此时,明玉还是懵的。
她儿子当皇帝了?
她儿子叫福临,年号康熙?
全乱套了!
谁知更加乱套的还在后面,她儿子当了皇帝,她顺理成章当上了太后,按理说多尔衮父凭子贵怎么也应该混个太上皇当当吧?
不,多尔衮偏不,他再一次刷新了明玉和所有人的三观。
他自封皇父摄政王???
历史上,布木布泰的儿子登基,为了方便进宫,多尔衮也曾自封皇父摄政王。
可那时候是别人的儿子登基,别人的媳妇当太后,现在是他自己儿子登基,自己媳妇当太后,他自封皇父摄政王是几个意思?
明玉问多尔衮原因,多尔衮回答说太上皇听起来老气,他还年轻,更适合当摄政王。
都什么脑回路,明玉吸氧:“太后呢?太后不老气?我比你小七岁!”
坑完娃,坑媳妇,良心不会痛吗?
“姐姐……”
明玉:“……”
那句俗话怎么说来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考虑到福临年纪还小,登基大典要举行小半天,朝臣们怕福临坐不住建议由太后抱着小皇帝登基。
这样一来,明玉抱着福临坐在龙椅上接受百官朝拜,多尔衮作为摄政王,哪怕是皇父摄政王照样得跪老婆跪儿子。
多尔衮提出不必劳累太后,他可以抱着福临登基。可摄政王抱着小皇帝登基,就算两人是亲父子,也总给人一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感觉。
朝臣们觉得不合适,明玉也觉得不合适。那可是她亲儿子,千古一帝康熙帝的登基大典,多尔衮跟着起什么哄,抢什么风头。
明玉表示她可以自己抱着福临参加,她完全不觉得劳累。
虽然还没登基,福临已经是皇上了,按规矩搬到乾清宫,明玉是太后,按规矩搬进慈宁宫。
多尔衮是摄政王,按规矩不能住在皇宫。
“天晚了,宫门要落匙了,摄政王打算什么时候离开?”还有几日便是福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