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投奔
谢家一系列断尾求生的操作下来,别说大臣们了,就是皇帝也有种意料之外猝不及防之感。ˉ?′2?^¢8[?<看·?书×;网!> ?:已^¤发?±\布?|?最)新?章!$-节?
若谢家只说没有钥匙却又拿不出让他信服的证据,那这位天子只会觉得他们心虚,恼怒逐渐累积的情况下理智的弦迟早要崩,天子任性起来一句“诛九族”,到时候甭管谢家是什么忠良什么孤臣都得血流成河。
可现在谢家已经拿出最大的诚意来证明自己,天子又想起过去谢家的付出了,远了不说,谢玉诚的父亲是在陛下登基不久后因战重伤而死,谢玉诚也为国捐躯不到一年……谁也不知道陛下心中是不是因此生出了愧疚,“勉为其难”接受了谢家的“捐赠”后,反手又赏赐了不少东西下来,起码谢家人回祖地后数年生活都不用愁了。
半个月后,谢家的车队出发了,从京城西门离开,顺路还去益女堂看了一眼,接上了谢映月后便继续往谢家祖上的家乡,大晟朝西部的黄陂镇出发。
在谢家走后不多久,益女堂也悄无声息的搬迁了,来主持搬迁之事的是一群游商,京城中有好事者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谢府那位新婚就守寡的少奶奶给益女堂拉了个“投资人”,结果刚合作没几个月呢她跟着谢家走了,游商跑了一趟商回来才发现这事。~s′l-x`s~w/.!c-o.m+
谢少夫人这么不靠谱可把游商气得要死,这不干脆要把整个益女堂搬走,按照那游商的说法:既然益女堂基本靠的是游商的钱在养着那些女孩,她们自然就该是她的人。
都是一些孤女罢了,跟谁走并没有什么人关心,至于别有用心打探的人各种查证后,也没找到什么值得关心的事情,于是益女堂的搬迁引起的小小波澜迅速平息,连益女堂最后被游商搬去了哪里都无人问津了。
……
黄陂镇,谢家虽说是在此发迹,但实际上并没有在这里留下多少痕迹,毕竟当初兵荒马乱,西北这一片几乎被关外铁蹄犁了一遍,几乎没剩多少从前的痕迹,谢家跟着太祖入京后,太祖便在京郊赏了一处风水不错的山头给谢家做祖地,黄陂镇这边自然也没什么来往了。
因此镇上的人只当他们是外来定居的小富之家,还有些好奇怎么选了他们这种不起眼的小地方。^k¨a·n?s¢h.u·h_e,z_i_.+c·o*m·
早在半个月前凌梦白已经派周武陪着管家快马加鞭过来这边买了一栋三进的宅子,又立刻雇人修葺,将近一个月过去这房子已经能住人了,各处收拾自有下人去做,她火速写了封信交人送往前线,以免谢玉平不知家里情况还往京中送信。
至于其他孩子她也各自传了消息过去,之后便忙着新家的各种杂事抉择,待终于停下来时天色已晚,翠柳很是心疼:“少夫人还没吃饭呢,奴婢让厨房再给您做一份吧。”
“不用麻烦了,下碗面条即可。”她捏着鼻梁,“祖母那边还习惯吗?”
“早些时候青杏嬷嬷派人来传话,老太太说一切都好,让您不必忧心,刚刚奴婢让人去看了一眼,老太太已经睡下了。”
“那就好。”她又按了按太阳穴,已经派人去厨房传话的翠柳转回来,连忙站到她身后帮忙按起来。
等面条送来的时候,凌梦白已经靠在椅背上睡着了,可面条放久了会坨,翠柳只好轻声唤了几句,看着她迷蒙的样子越发心疼了。
好在这样的忙碌也没有几日,如今谢家的宅子可比不上京城,相对的事情也少了许多,只是安顿好后凌梦白便察觉周围有人盯着,吃饭的时候将此事告知老太太,双方都没有什么惊讶之情。
“那位说到底还是有所怀疑,”谢老太太语气平静,“我们问心无愧,让那些人盯着便是。”
“是,”凌梦白也是这个意思,“清者自清。”
转眼谢家搬到黄陂镇已经数月,一场大雪过后,冬天的脚步悄然降临,气温几乎一天一降,转眼就需要披上厚厚的棉衣了,那些一直暗中盯着谢家的眼睛逐渐减少,在滴水成冰的日子终于完全不见了。
但凌梦白依旧谨慎的没有任何行动,反正该布下的棋子已经落下,她虽有“先见”却不是神仙,最终事情能不能如她所期待的发展,还得看老天爷给不给机会了。
黄陂镇的气温比京城低不少,她怕老太太不适应,早早便做了安排,当周大夫出现在谢宅时,连老太太都惊了:“我还在想习惯了周老哥的调理方子,乍一换人还听不习惯呢,可是你怎么也来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