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谢相容和谢相寒从紫阳山返回英国公府的第二日,便有禁军悄悄来传过话。-x~i*a-o¨s?h_u·o?h¨u′n*.\c*o!m?
说谢相寄人已找到,只是得和留在紫阳山的禁军一起折返京都。
谢老夫人和英国公夫人闻言,同时松了口气。
可虽然听到人已找到,可到底还没见到人。
于是前几日,便是知道淮南侯府的小侯爷日日来寻谢相容,也并未过问。
两日前,听到外面有人在传谢相容先是攀附金阳王府,后又攀附淮南侯府。
谢老夫人怕再次影响英国公府的名声,当时还喊了谢二夫人和谢相容过去训话。
可因当日过后,项尚未在来过,而外面的传言也似被人给压了下去。
于是,此事便也没了后续。
未曾想,只过了两日,竟又有人乱传话,且还被那位项小侯爷抓了个正着。
更了不得的是,乱传话的人竟然是奉国公府的二姑娘苏槿月和宜春伯府的姑娘。
最后,项尚竟然直接带着人去了奉国公府讨公道。
此刻听说奉国公府亲自来道歉,谢老夫人和英国公夫人便也拿出了英国公府当家主人的模样。
亲自在待客的正厅接待了奉国公夫人和奉国公府二房夫人。`7*k′a¢n-s¨h!u*w,u+.!c¢o.m¨
奉国公府身为景泰帝最为倚重的文臣之首,有身为大周文臣之首的苏太傅坐镇。
自是最爱惜名为名声的羽毛。
而项尚是整个淮南侯府的独苗,景泰帝待他如亲子。
项尚当众亲自去奉国公府讨公道,本身又握有证据,奉国公府本身不占理。
英国公夫人见奉国公府门外围满了看热闹的人群,其中不乏来年要参加科考的学子。
奉国公夫人便亲自出门给项尚道了歉,并说苏槿月年纪小,是被人所挑拨,承诺会好好管教苏槿月。
可项尚却当众驳了奉国公夫人的面子,说她们该道歉的是谢相容,而不是他。
奉国公夫人和苏槿月的母亲奉国公府二房夫人当即便承诺来英国公府道歉。
在不断围向奉国公府人群的见证下,二人进府带了谦礼便在诸多人群的陪伴下来了英国公府。
奉国公夫人身为苏家的当家主母,自然清楚英国公府的具体情形。
见最先接待她们的是谢老夫人和英国公夫人韩氏。
心里一松,嘴角暗暗划过一抹嘲讽的笑意,姿态却是摆得很低。
“我们家槿月年纪小,被人挑唆因此生了事,还请老夫人见谅。·8*1*y.u.e`s+h~u¢.\c?o,m-”奉国公府二房夫人欠身道。
谢老夫人沉着脸,端坐高堂,端过茶盏抿了口茶会,一时未答话。
原不原谅这种事,自然是看奉国公府具体能开出来的诚意有多重。
她在等奉国公夫人开口。
奉国公夫人自然知道谢老夫人并不是真正会给谢相容讨公道的主,也知道她想借机让奉国公府给个什么承诺。
比如那位谢三老爷在工部员外郎的位置上已经待了好些年。
这两年,谢老夫人和谢三夫人一直在暗中为他谋划。
奉国公府有一个文臣之首的太傅,奉国公本身也是身为右相的门下侍中。
若要将谢三老爷的职位往上升一升,对于他二人,也不过是一句话的事。
奉国公夫人原先就知道谢老夫人定会有此打算,所以在见到接见她们的事谢老夫人后,才会松了口气。
毕竟被苏槿月乱传话的二房的谢相容,而谢相容的父亲也是礼部尚书。
若是二房不同意,他们来此的目的显然也会落空。
她原以为谢老夫人定会急着提出此事,才没急着接话,未曾想谢老夫人却是悠然喝着茶。
英国公夫人也是没有接话的打算,只有谢三夫人不时看一眼谢老夫人,似是在催促。
她们来此,也只为在事情未扩大之前,尽快解决苏槿月造谣一事。
奉国公夫人也想在谢二夫人来之前,敲定事情。
于是,她稍稍摆低了姿态,歉疚道:“若是谢老夫人觉得我二人诚意不足,我们亦可在其他方面弥补英国公府。”
这话说得极其隐晦。
谢老夫人却是听懂了,她抬眼看了眼奉国公夫人,谢三夫人眼里划过一抹激动,立时看向谢老夫人。
谢老夫人应得直白,“不知奉国公府的诚意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