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舒摆摊的第二天,当然没有挣到第一天那么多钱,毕竟也不是每天都能有熊孩子来配合。+d\u,a¢n`q.i-n-g\s·i_.~o?r!g·
不过因为质量好、价格便宜,她一晚上倒也卖出去了四十多双凉鞋。
就这样干了一个星期,等到铺子装修过半,纪舒手里已经有了700多块钱,工人工资和第一个月欠着原业主的钱有了着落。
她算是体会到了这个年代生意的好做,只要肯吃苦,不愁东西卖不出去。
卖完了最后一双凉鞋,纪舒站起身来,伸了个懒腰。
“哟,明天还摆摊吗?”
蔡主任路过钱桂君的店铺,赶过来问。
最近她还是非常繁忙,据说又有十多家铺子租掉了,她一直在帮着跑手续。
“不了,主要是汉方街那边的库存凉鞋都处理完了,进不到货了,这种机会也不是每次都有的。”
蔡主任点头,“现在有眼光的个体户真的很多,一个东西好卖,大家就一窝蜂地去卖。”
“就是,每一家几乎卖的东西都是差不多的,区别就是价格,可是大家进货价也差不多,价格又能差多少?以后啊,还是要打响自己的品牌才行。?s+h_u.x.i?a\n!g_t.x′t¢.-c?o_m~”
纪舒说着,指着钱桂君门口放着的一个大招牌。
上午,定做招牌的人把招牌送了过来,却还来不及装上去,钱桂君找了一个工人,说是晚上来装上。
蔡主任走近了,一看,招牌上写着“楚华袜业”。
“这名字响亮!”
钱桂君从店里走出来,“蔡主任,你看我这店名怎么样?”
“刚我们正说呢,特别好!”
蔡主任围着看了一圈,又赞扬了几句,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桂君,以后你要不要做定制贴牌袜子?虽说现在讲有点早。”
刚刚和蔡主任的谈话启发了纪舒,她对钱桂君说。
“定制贴牌?”
钱桂君满头问号。~鸿?特*小′说′罔, _蕪~错+内!容′她已经习惯了纪舒突然冒出的新名词,也就淡定地等她解释。
“就是等你以后进货量大了之后,找代工厂设计定做一批独有的袜子,就只能在你楚华袜业买到,这样就有品牌效益。以后消费者就会说,哇,这个袜子只有楚华家有!”
纪舒知道这个说法现在有点超前,所以就接着解释下去。
“现在大家都是卖货,不是卖品牌,价格拉不开,而且消费者没有忠诚度。”
“确实,哪家便宜、哪家方便买哪一家。”钱桂君点点头。
“但是,你如果有独特的品牌,那么以后你不但价格可以卖得更贵,而且顾客也只愿意买你的。当然,前提是质量好,设计新颖。”
钱桂君听了似懂非懂。
“有道理。纪舒,我记住了。”
纪舒知道,现在这个阶段,大多数商人的品牌意识还没有形成,即使钱桂君不注意品牌建设,也不太会吃亏,她这么说,是为了长期的发展。
和钱桂君分手后,纪舒往自己的铺子走过去。
她猛然想到,提醒钱桂君注意品牌,那自己家的饭馆呢?
就等着装修完了开业?守着门口等客人上门?
纪舒飞奔起来,到了铺子门口,刘彩娟正拿着个凳子,坐在门口写写画画。
见纪舒跑得气喘吁吁,她忙站起身,把随身带着的水壶递过来。
“喝口水,这孩子,又没什么急事,跑什么呢。”
纪舒接过水壶,赶紧喝了一口。
刘彩娟把手里的单子递给她:“你看,柯师傅他们都快竣工了,我的菜单也定好了,你看怎么样?”
纪舒正想和妈妈商量这事,她忙接过来一看,菜单上写着大约三十道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