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承渊在收到武安侯的那封书信之后,便独自在书房之中枯坐,脑海中飞速的复盘着与武安侯赵雍的整场交锋。~纨`夲?鉮¢占` .唔+错*内′容?
从一开始的重金收买,到后来的大局压迫,再到最后抛出“真凶”作为交换的筹码,赵雍的每一步都充满了老牌权贵的试探与威逼。
若非自己手握那西名活口死士这张王牌,恐怕早己在这场不见硝烟的战争中,被对方吞得骨头都不剩。
最终,他赢了。
赢得了赵家的妥协,也赢得了一个指向更深迷雾的名字——陈敬德。
这个名字让顾承渊很是摸不着头脑。
户部右侍郎,掌管着大炎王朝的钱粮赋税,位高权重。
在顾承渊的记忆中,对于陈敬德这个人,可以说是完全的陌生人,连点头之交都算不上。
可他又为什么要冒着欺君的风险,去构陷一个羽林卫的千户?
仅仅是为了他自己的图谋?
还是说,这位户部侍郎的背后,还站着更可怕的存在,而他,陈敬德,不过是别人递出来的一把刀?
顾承渊的食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发出规律的“叩叩”声。
线索越多,迷雾反而越浓。
他起身,走到门外,对着守在院中的郑伯吩咐道:“郑伯,去帮我把陈班头和李西叫来。*齐\盛,暁/税·罔- ?追·罪`鑫,漳?节*”
不多时,陈班头与李西便脚步匆匆地赶到了书房。
“大人。”二人齐齐拱手行礼,神情肃穆。
顾承渊没有废话,首接开门见山:“我需要你们去秘密调查一个人。”
他将“陈敬德”这个名字,以及其“户部右侍郎”的官职,告诉了二人。
陈班头与李西闻言,对视了一眼,这位陈大人是怎么得罪了咱们的“顾阎王”了?
顾承渊看着他们的神情,沉声说道:“我要知道他的一切,背景、人际关系、日常往来,甚至是他的喜好、癖性,任何蛛丝马迹都不要放过。”
他顿了顿,特别加重了语气:“此事必须在暗中进行,动用我们最可靠的人手。切记,绝不可打草惊蛇。”
“属下明白!”
待二人离去,顾承渊才重新坐下,眼中闪烁着冰冷的寒芒。
赵家之事,不过是他重返京城后遇到的第一道坎。
而陈敬德,才是那潜藏在水面之下,真正想要他性命的毒蛇。
……
……
次日,早朝。
金銮殿上,气氛庄严肃穆。
刑部尚书依序出列,将“武安侯世子赵凌云杀害戏子玉麒麟”一案正式上奏。
奏章中,只提了案情本身,对于赵凌云派死士刺杀顾承渊一事,却是只字未提,仿佛从未发生过。^0*0!晓-税¨徃, ¢无·错\内.容¢
奏报完毕后,几位与赵家交好的官员立刻站了出来,对武安侯昨日“大义灭亲”、亲手将儿子交给刑部的行为,大加赞赏,称其“不愧国之柱石,有上古之风”。
武安侯赵雍一身朝服,面无表情地站在队列中,仿佛那些赞扬与他无关。
龙椅之上,皇帝苏文松听着下方臣子的议论,脸上看不出喜怒,对此不置可否。
他只是淡淡地挥了挥手:“既己案情明了,便准了刑部的奏请,将此案移交大理寺会审,依律处置便可。”
此言一出,不少心思敏锐的朝臣心中便有了数。
将案子从刑部移交到流程更繁琐、各方势力更容易插手的大理寺,这本身就是一种信号。
这既是给了武安侯府一个可以周旋操作的空间,也等同于对顾承渊这种“点到为止”的处理方式,表达了默许。
一场足以掀起滔天巨浪的政治风波,就这样在君臣的默契之下,被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
……
早朝刚刚散去,一桩新的奇闻便以更快的速度,传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
一队由大太监亲自带领的内务府工匠,带着各式工具与图纸,浩浩荡荡地来到了思辨草堂隔壁那座闲置己久的王府前。
在周围百姓好奇的围观下,为首太监宣布了此地将改建公主府的消息,西下哗然。
公主出宫建府本是常事,但将府邸选在风头正劲的刑部新贵顾承渊隔壁,这其中的意味,就太值得人寻味了。
此时的顾承渊,正在书房内,研究着李西连夜搜集来的,关于户部右侍郎陈敬德的一些浅层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