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京市引进回来的生产设备,原是晋省太原重型机械厂根据五十年代苏联专家设计的图纸制造生产的,对煤炭燃料有极高的要求。
拉回来后,他们用本地煤试烧,虽然也能烧出玻璃来,但化验室的技术员发现,本地煤炭含硫高,灰熔点偏低这些缺点。
使用过程中也发现,炉子的构造跟本地煤不适应。
要是用外省的优质煤炭,生产成本直线上升,不符合宋幼湘定下的标准,只能想办法改造。
不同于之前厂里用的煤气炉,用得久了,技术员自己也有改造的把握。
这次的改造,宋幼湘去省灯泡厂请了师傅过来,又跟局里打报告申请技术支援,并把厂内技术人员统一集中攻克难题。
“改造前每天燃料耗费在十八吨左右,根据以前的记录手册,雨季时期则是在二十二三吨左右,改造后预计是十五吨,这是往高了算的。”杨满生脸上红光满面。
一天节省三吨,一个季度,那就是一千多吨,再算上本地煤和外地优质煤的差价,替厂里省下了大笔的资金。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完本神站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