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超级暧昧 > 第四百二十三章 【十大弟子】

第四百二十三章 【十大弟子】

“无名曰:夫至人空洞无象,而万物无非我造。晓税CMS 首发会万物以成己者,其唯圣人乎!何则?非理不圣,非圣不理,理而为圣者,圣人不异理也。故天帝曰:般若当于何求?善吉曰:般若不可于色中求,亦不离于色中求。又曰:见缘起为见法,见法为见佛,斯则物我不异之效也。所以至人戢玄机于未兆,藏冥运于即化,总六合以镜心,一去来以成体。古今通,始终通,穷本极末,莫之与二。浩然大均,乃曰涅磐”

“如实正观世间集者,则不生世间无见;如实正观世间灭者,则不生世间有见。世间指五受阴:色受想行识,亦指十八界,即六根六境六识”

“清凉寂静,恼烦不现,众苦永寂;具有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远离一异、生灭、常断、俱不俱”

那具混元强者骸骨口中,突然念出一句句常人根本听不懂的佛经,然而,对佛教文化深有研究的杨凡却知道,这正是佛教之中的《涅磐往生经》!

涅磐,是指被吹灭、被熄灭的意思。槃名为趣涅名为出。永出诸趣故名涅槃。复次槃名为臭涅名为无。永无臭秽诸烦恼业故名涅槃。复次槃名稠林涅名永离。永离一切三火三相诸蕴稠林故名涅槃。复次槃名为织涅名为不。此中永无烦恼业缕。不织生死异熟果绢故名涅槃。

涅槃是修证佛法所能得到的修证结果;佛法中一共有四种涅槃可为修行人证得:本来自性清净而有染污涅槃、有余依涅槃、无余依涅槃,以及无住处涅槃。

小乘佛法的修行人,能证有余依涅槃与无余依涅槃,不能证得本来自性清净而有染污涅槃与无住处大涅槃。

小乘修行者由断我见后,修行断除我执,能够证得的最高境界名为阿罗汉境界。此境界是指灭尽七转识,唯余第八识。

成为阿罗汉的小乘佛法修行人如果尚存,因为还有五蕴色身存在于人间,尚要承受风吹雨打、严寒日晒等等人间的微苦,因此所证境界称为“有余依涅槃”;成为阿罗汉的小乘佛法修行人如果死亡,因为抛弃五蕴色身的缘故,所入境界则称为“无余依涅槃”。

然而不论是有余依涅槃或是无余依涅槃,阿罗汉都因为消灭自我的缘故,实际上再没有此阿罗汉存在。本来自性清净而有染污涅槃,只有修证大乘佛法的修行人能够证得。

大乘佛法的修行人称为菩萨。在整个成佛之道的修证过程中,凡夫从发起愿意成佛的菩提心时,一直到将来能够成佛,总共须要经历五十二个阶位不同层次的修证阶段,历时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

在这整个过程中,大乘佛法的修行人能够于证得第一十七阶位时,亲证“本来自性清净而有染污涅槃”,能够得知清凉寂静,烦恼不现,众苦永寂之中道真实境界。

一般来说,大乘佛法的修行人于第四十一阶位时,亲证“有余依涅槃”;于第四十八阶位时,亲证“无余依涅槃”。菩萨于证得第五十二阶位时,亲证“无住处涅槃”。-k/u`n.l,u^n.o*i*l,s\.¨c·o+m·

菩萨以有大智慧故,断离烦恼障、所知障,不住于生死迷惑的世间。由于怀有大慈悲,积极救护众生,因此也不住于涅槃,独自享受安乐。迷惑染污的世间固然不住着,常乐我净的涅槃也不住着,因此名为无住处涅槃。

得四智圆明,完全了知第八识真如的所有体性与功德力,具有无边法力,能够随意利益救度十方一切有缘众生。

大乘佛法的修行人不走小乘佛法的修行人所行法门;换句话说,小乘佛法的修行人志在入灭,得少为足,出于三界,无有度众的慈悲心;大乘佛法的修行人志在成佛,无边法力,常住三界,具大慈悲广度众生,以是不论在智慧、能力、悲心、福德,与功德,各种方面来看,阿罗汉的修证远不及菩萨的修证结果。

除了上述四种涅槃之外,尚有一种大涅槃,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思为如来法身。

《胜鬘经》:“法身即如来大般涅槃之体。”大涅槃是诸佛的法界,是诸佛甚深的禅定,也就是“常乐我净”的境界,此境界惟佛能证。

《法华经》:“惟如来证大菩提,究竟圆满一切智慧,是名大涅槃。”

大乘“涅槃”的中心思想,主要有三:第一,如来常住;第二,涅槃“常乐我净”;第三,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