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她就径直进了屋子。¢0·0*小+说\网` ¢更¨新?最+全+
姜姮正坐在桌前,手上拿着一个红簪子。
“我回来了。”
姜姮起身迎她,“如何了?”
“嗯……应该算是顺利。”朱巧妹关上门,问,“阿娘呢?她还不晓得吧?”
她是趁着朱阿婆去别人家中做哭灵人的几日,溜进长安城的,虽然早早算好了来回的时间,但只怕出意外。
“阿婆还没回来。”姜姮道。
听她这样说,朱巧妹放下心,又想起了手上的镯子,立马脱下,递给了姜姮。“我按你说的,找到了那户姓纪的人家,但里头只有一个老婆婆在。”
“老婆婆?”姜姮接过镯子,仔细查看。
只是一个很普通的木镯子,也没有什么花纹,不知是什么木头,轻飘飘的,她在回来的路上,看过几眼。
朱巧妹回忆着今日的旅途,“嗯,头发都白了,脸上还有一道刀疤……”又一惊,“我不会走错地方吧?”
“是我熟人。¨7~8*x,s\w?.+c,o*m,”姜姮道。
“那就好……我听你方才语气,还以为你不认识她呢。”
姜姮将木镯子带到了手上。
朱巧妹看了几眼,又看向了放在桌上的红簪子。
她遇到姜姮时,她身上只有这一个首饰,没戴发上,是紧紧握住手中的。
一开始,她还以为是什么很重要的物件,等和姜姮混熟后,借来一看,才发现是个很普通的簪子,除了颜色特殊,就无再可取之处。
那样的款式,那样的工艺,村里的铁匠都能做。
朱巧妹忽而提到:“下次,我给你买一个首饰吧?你喜欢簪子,还是其他的?”
姜姮看向她,无声询问。
朱巧妹:“好马配好鞍,你长得这么好看,要有些好首饰配才行。”
姜姮的指尖轻轻落到红簪子上,答:“好。”
朱巧妹心头有遗憾之意,一张嘴又是藏不住事的,她利利索索地躺回来榻上,翻个身,就将白发老婆婆要塞给她一袋银子却被她拒绝的事,告诉了姜姮。?求?书′帮/ ¨首?发-
姜姮只道:“就算你拿了,也是没什么的。”
朱巧妹叹气,“当时不知道嘛,看到这么多银子,都不敢拿了。你晓得的,我这性子,是连天上掉馅饼,都不敢捡的。”
她又惋惜了几句,但到底,是不缺钱的小女儿,一笔横财,错失了,就错失了。
“她是你祖母吗?”朱巧妹重新将翡翠戒指戴回指尖,翘着手,不紧不慢欣赏着,“真奇怪……她出手真大方,可偏偏,只给你一个木镯子。”
“是我阿娘给我留下的东西。”姜姮的声音轻飘飘传来。
不辨喜怒。
“啊!”朱巧妹忙忙坐起身,看向姜姮,小声道,“我不知道……”
“没事的,她已经离开我许久了。”姜姮神色自若。
朱巧妹却很自责。
默了一瞬。
姜姮再次看向她,“没事的。”
又微微一笑,眉眼间藏着一股气韵,朱巧妹瞧着,几乎看傻了,下意识便问:“你还有亲人在世吗?”
“有的。”
“是?”
“我弟弟。”
朱巧妹惊喜:“那他一定同你一般好看吧?”
她长相,其实是很出众的,方圆几里都有名,前些年,家里的门槛都差点被媒人踏烂了,其中不乏一些芝麻小官和纨绔子弟。
可她眼光高,又不愿将就,所以一把年纪了,还是未出嫁,硬生生将自己熬成了“老姑娘”。
但如果,有一个男子,有同姜姮一般的美貌,一样的心善……
朱巧妹想,阿娘就不用嫌她,再为她操心了。
第128章 彻底记住了姜姮的厉害。
第二日, 朱巧妹准备带着她心心念念的翡翠戒指去寻陈阿秀了,是势要一雪前耻的架势。
“灶上热着饼,你别忘了吃。”她叮嘱, 从衣柜中翻来翻去,寻出一身夏衣,在这个时日穿,稍显单薄, 可这是她最宝贝的一身衣物, 犹豫一会, 还是穿上。
一切准备就绪, 她又道, “有旁人来寻, 你别管,门关好。”
这样嘱咐的话, 姜姮从朱阿婆口中听过, “好。”她回答。
朱巧妹风风火火地离开了。
姜姮在屋内坐了一会, 来到厨房, 正如朱巧妹事先所说,灶上的确热着饼,黍麦混着豆子制成的。
她扫视四周,寻到一双筷子, 用筷子插着豆饼,递到嘴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