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头:“倒是带了,但就不知道汗阿玛愿不愿意用。?求,书^帮_ +更-新-最_全*”
不管康熙愿不愿意,胤禛还是要将消息告诉康熙的:“您这病拖了太长时间,御医总看不好,汗阿玛也该换个大夫看看,儿臣前些年派人出海,曾让人打听些西洋大夫带回来……”
康熙就明白了,他皱着眉不说话,片刻才说道:“人在哪儿?”
“已经从福建赶过来了,再过几日就能到京城了。”胤禛忙回道,康熙不可置否:“等人到了再说吧。”
人到京城的时候……也并没有引起轰动,因为人都是坐着马车进城的。
进了城门,直奔雍亲王府。
随后,胤禛再将人带到宫里。
康熙是个很开明的人,他自己都带头学西洋文化。所以对于召见西洋大夫这事儿,他也并不排斥。再者,他以前也是看过西洋大夫的。
西洋大夫的诊断方法和御医是完全不一样的。
御医要诊脉,要听闻问望切。\w?e\i?q~u\b,o^o-k!.?c,o·m_西洋大夫则是带了许多工具,然后利用这些工具来观察身体不舒服的地方。
当然,也有给康熙开药。
但吃不吃的,胤禛就不知道了。康熙吃那些药也不会让他知道,不吃那些药也不会让他知道。
反正胤禛该做的都做了,他总不能进宫去逼迫康熙吃药吧?那跟谋反有什么区别?还不如带着人打入皇宫,他做了皇帝,然后让康熙去太上皇去养老。
康熙若是和李渊一样的性子,指不定还能在太上皇的位置上多活几年。
但偏偏,康熙是宁死不屈的,他大约就是死,也绝不愿意做个被儿子赶下皇位的人。
所以,若是想要康熙多活几年,胤禛就是万万不能谋反的。
不过,大约是天气逐渐炎热起来,康熙的身体倒是又好转了一些,熬过了康熙六十年,又熬过了康熙六十一年。
然后在胤禛觉得,康熙的命运说不定改变了的时候,康熙倒在了六十二年的二月里。+秒.章-节?小/说*网? ?最_新?章/节?更,新,快¢
一场春寒之后,康熙就再也起不了身了。
但他神智还有几分清明。
先是着急了张廷玉等信得过的大臣进宫,然后又下了圣旨,放了十三出来。
再就是召集了皇子们。
大殿里面放着火盆,屋子里热的人简直要冒汗。
康熙半靠在床铺上,冲张廷玉,隆科多招手,示意他们拿出来圣旨。
这圣旨,一式两份,张廷玉宣读了汉文的圣旨,一句话,就是传位给胤禛。
隆科多紧接着宣读了满文的圣旨,和汉文的圣旨是一字不差,内容一模一样。
等他们两个宣读完毕,康熙就冲胤禛招手,胤禛红着眼睛过去。
康熙顿了顿才说道:“朕知道你的孝心,那些个西洋大夫,也确实是有功。等朕去了,你酌情赏赐,也可以将人留在大清。”
“朕之所以传位给你,是因着……你有变革的心思和能耐。”康熙顿了顿才继续说道,他身体不行了,说话很是费劲儿,说一两句,就需得停顿下来休息片刻。
“前些年你提出的接触海禁,派人往西洋国家……还有你之前上的折子,摊丁入亩……朕都看了。”但当时,康熙是将折子都压下来了。
一来是有些顾虑,他十来年前才下旨取消了人丁税,现在要摊丁入亩,这损坏的可不是一小部分人的利益,而是整个读书阶层,权利阶层的利益。
土地这种东西,观看历史上所有的朝代,都是一模一样的发展。
在开国初期,必然是很分散的。
但到了繁盛时期,这个土地就会变得很集中。
土地集中起来,到时候老百姓就会活不下去。
要么呢,就像是宋朝时候一样,土地虽然集中,但商业发达,也还是有百姓活路的余地的。
可大清和那些朝代不一样的是,大清人口繁多。
哪怕盛唐繁华,可人口和大清比起来还是有所不足。
人口多,土地少,粮食少,就算是发展商业也发展不起来,真到了没粮食的时候,钱财是买不来粮食的。而且,到时候可能会引发更大的危机——粮食越来越贵,那么,吃得起的百姓就越来越少。
就算粮食是百姓种出来的,但这东西十有八九是到不了他们的肚子的。
胤禛提出摊丁入亩,对目前的大清来说,说不定确实是一条出路,但也说不定是一条死路。
因为大清的统治阶级,是很分明的,满人和汉人,始终是有界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