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是这奉恩将军是最低的爵位,但那也是爵位,有了这爵位,那就是改换门庭的事儿——毕竟,勋贵可不会去研究种地的事儿,但凡上了农学院的,十之八九都是农民子弟。?x/i?n.k?s·w+.?c?o·m\
想科举,那也需得十来年寒窗苦读,而且就算是你考上了,也不一定能侯到官职。现如今,皇上说了,还有另外一条路子能走,看,研究出一种新肥料,就能立马得了爵位。
若是他们还有别的更好的办法,比如说,培育出来高产的种子,或者是缩短粮食收获的时间,从一季变成两季,这不就直接让粮食产量翻倍了吗?翻倍的话,那可是能得郡王爵位的!
这世上,还有谁比他们农民,更知道如何伺候庄稼吗?
再者,就算是达不到三成这个标准,得不到爵位的赏赐,但朝廷也说了,哪怕是让粮食增产一成呢,朝廷也是有赏银的!谁不喜欢银子,谁不想要银子?
所以这一个新肥料,得到的是整个天下的瞩目,就连蒙古那边都送来了折子——他们那边种地是比较艰难的,但是,同样身为大清子民,那他们养殖的牛羊,算不算一种粮食呢?
若是他们之中有人有法子,能将牛羊的体重提升了,或者是让牛羊的成活率增高了呢?
胤禛也很爽快——那就按照粮食增产的奖励制度来,但是牛羊和粮食一样,不能以单个论,需得以整体论,若是整体的体重增加三成以上,那就是爵位了,三成以下,那就是赏银。′p,a¨o¨p^a?o¨z*w~w_.-c/o,m+
成活率也一样,按照三成为标准。
但为了防止有人冒领功劳,胤禛特意强调了,若是发现冒领的,必定严惩不贷。再就是,若是法子有用,需得胤禛亲自过目,所有的实验记录,实验对比,都要有数据,不能凭空你说增产了,那就是增产了。
朝廷的爵位和银钱也不是白来的。
艺术学校那边为了加大宣传,也特意将这肥料的事儿给编成了一出戏,于是,大家就有改变了目标,许多人追着戏班子问,这样的肥料上哪儿买。·新′完′本*神^站+ ?更′新?最^快′
上哪儿买?
上农学院买,农学院这边负责招募工人产出,收获和这学生三七分,学生占三成,学院占七成。因为当初研究的时候,也是学院这边提供了场地试验地还有他所需要的各种东西。
而且,现在也并不用他操心做生意的事儿,全都是学校这边全权处理,他只要坐着拿钱就成了,所以分三成,也还是比较划算的了。
因着这些肥料也需要粪肥,所以就不能在京城里面创办厂子了,这肥料厂就干脆弄在了奉天那边,距离京城有些距离,却又不是很远。
这后面的事情,也并非是那拉金婵特意打听的,而是农学院的校长和诚亲王说的时候 ,诚亲王再进宫絮叨的,反正怎么说呢,就好像每个学校都找到了自己赚钱的门路一样。
如此一来,这些学校甚至还有能力反哺教育部,教育部这边* ……居然还有了些盈利,学校那边的收入,是要纳税给国库半成的。
有了银子,诚亲王也有些发愁,他不想白白将银子归给国库那边。那么,自己就要想法子花费在学校这边,不然,私人也不能占有这笔银子啊。
怎么花,就成了诚亲王发愁的事情了。
胤禛就觉得很好笑,晚上来坤宁宫的时候就嘲讽他:“花钱都不知道怎么花,也实在是太古板了些。”
那拉金婵就问道:“那皇上可有主意?”
胤禛笑道 :“自然是有了,一部分可以当做教育经费发下去,哪个学校财力不足,就给哪个学校发一部分,但如此一来呢,难免会有人觉得不公平,不患寡而患不均嘛。所以最好的办法是,有一个大家都不能拒绝的花钱项目,比如说,书本,笔墨。”
教育部完全可以统一书本,将这笔钱换成书本,免费发放给学生们。
或者,买了笔墨纸砚,也免费发放给学生们,如此一来,学生还能念教育部一声好。
再或者,是减免学费,将这部分的收税给免除,让各学校将这笔钱摊在学费里面,或者是提供到食堂那边。
这花钱的法子不是多得很吗?花钱这种事儿,哪里有什么可为难的?
那拉金婵都忍不住抽了抽嘴角,顿了顿,提议道:“不如,减免一年新学生费用?而且,只用在小学上?”
九年义务既然是暂且实现不了,那就先来个一年义务教育。
或者,另外开办识字班?就单独的一个认字教育,这样说不定一年都不用,半年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