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采取冷冻措施的情况下,会发出这样的声音?”石所长越说越兴奋,连旁边的另外三位老人脸上也放出红光。
石所长越说越兴奋,突然间想起了什么,转过头来,大声冲着另外两位老人道:“老韩,老钟,你们给龙组长讲讲,六年前,你们两个和你们的几个学生在新疆发现的那具古尸有什么古怪之处?”
石所长所说的老韩,叫韩平生,老钟叫钟铮,不过他俩研究的方向与石所长和李永安两人不一样,石所长和李永安两人研究的是现代人和生物的基因,而韩平生和钟铮两人,则是研究古生物基因的研究。
古生物的基因研究一直处于实验技术上的瓶颈,生物体死亡后,长期的水解和氧化,会极大地损坏基因,如果,样本超过100000年,基因几乎无法保存。另外,现代基因污染也可能会使研究结果产生偏差。
虽然远古时代的生物基因提取的途径十分艰难,但研究不能停止,韩、钟两人只能从一些考古发现的古生物的尸髂,毛发等中间获得。
俩人渐渐地,在这方面有了一些小窍门,古生物基因难提取,他们就转而将研究目标定为离现代年代较近的古尸。
从各地考古发现的古尸中提取基因片段。
他们四人的平均年龄近七十岁,常年的野外考察使韩、钟两人的身体显得十分结实,只是老韩显然经常思考问题,用脑过度,使得他的脑袋上方开始慢慢荒芜。
这两人一生当中见过多少古尸,恐怕他们自己也数不清了,有古代王陵中用古代秘法保存的相当完好的王侯将相,也有被斩去头颅,随便堆在王陵外围数以千计的殉葬者,更有许许多多,因为一些特殊原因尸体得以完好保存下来的平民百姓。
这些人,不论他生前是帝王将相,还是碌碌无为的平头百姓,在韩平生的眼里,他们的身体能够保存下来就是够传奇的了。
然而真正说到最离奇的,也是他们最愿意提及的,就是那具在新疆和田县发现的那具古尸。
下面这个插曲,之所以用好几篇的篇幅来讲述,是因为它与我所描述的整个故事有着很大的联系,所以请大家耐心一点,所以,下面我们就从老韩的讲述中去听他所经历的一件往事。
老韩平时话不多,只有在讨论到和古尸有关的话题时,他的话才会一下子多了起来:
和田古称“于阗”,历史上曾与疏勒、安西、龟兹并称为安西四郡,当年曾是丝绸之路南路的交通枢纽,早在商周时代,古“于阗”就与中原有着物资交流,在丝绸之路之前,存在着一条著名的玉石之路。
通过这条路,和田的羊脂白玉被源源不断地送往了中原。
在早些年的考古资料中,韩钟两人就注意到,自商周之前,在墓葬中,就开始有玉器出现。
不过,自商周开始,那些生前权力越大,地位越高的人,死后随葬的玉器就越多。
那些随葬玉器之中,最多的就是和田的羊脂白玉。
这种在水中经受千百年冲刷的软玉,显得温润鲜活,看上去如有生命一般,老韩自己家中就搜集了几块,其中最小的小手指那么大的一块,有人就给出了三百万的高价。
真正是应了黄金有价玉无价的古话。
老韩没舍得卖。
作为一个对研究古代人基因的专家,老韩对于古代历史也有着深入的研究,在没去过和田之前,他就知道,和田这个地方,不仅仅产玉,宗教文化也极文繁荣。
如今的和田,是一个典型的伊斯兰教地区,然而古“于阗”却是中国大陆最早引进佛教的地区。公元前一世纪,佛教就从印度传入了于阗,又从这里,沿着玉石之路传入内地。
不仅仅是内地佛教由此传入,就连藏传佛教也是从这里传入的。
毫无疑问,和田,在佛教的历史上,是一个很重要的地方。
之所以说这么多,是因为老韩所发现的这具古尸,很可能就是个和尚。
而且,种种仪器检测,他生存的年代,距今己经有两千多年了。
如果不是一群贪财的采玉者无意中发现了他,他依然会安然地在那里“沉睡”。
这具古尸沉睡在一块巨大的纯白羊脂玉石上,他身边,还堆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