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一边走一边对云霄道:“老五,干得不错!”
云霄苦笑道:“大哥你就别挖苦我了,你知道我最怕扰民”
朱元璋呵呵笑道:“我没说这事儿!我们提前两天过来,你们没什么准备,说明这沿途的百姓虽然有地方官命令的意思,可这么短时间有这么多人来,说明什么?起码五成百姓是自的!你看这沿途的百姓,穿得虽然半新不旧,可衣着没什么补丁;街面上小吃小贩不少,两条街下来,所有店铺都开着大门,说明街市繁荣;虽然大家脸型有些消瘦,可是没有脸呈菜色之人,说明人人都有饭吃;咱们步行了这么久,脚下的青石板没有一个松动翘起,老五啊,你民政干得不赖啊!”
云霄一愣,没想到朱元璋还有这么细心的一面,当即谦和道:“这些事儿也不是我一个人能干成的”
朱元璋朗声笑道:“没有你,也没几个人能把这烂摊子收拾成了!当初咱们跟陈友谅在鄱阳湖上打得热闹的时候,英儿就来信说了洛阳的惨状,百姓十不存一!现在呢?才几年?你行的!你行的!一路上,我看到洛河两岸秋收的稻米、修整的官道,心里服了你呀!让我来可做不了这些!单是这河道,我还以为要换小船才能过来,没想到连缴来的巨舰都能开进来,这不是能耐是什么?你在河南干得好哇!光是你弄来的那么多钱,就足够咱吃一辈子了!老子这次底气更足,将来登基之后直接免了天下三年的税!”
走了五六条街,一行人终于来到了改建之后的万户府。^x-i,n?d\x~s+.¨c_o\m′进了正厅,朱元璋和马秀英在上坐好,一应官员依次进来行礼。折腾了半个时辰之后,便是云霄代替各级官员述职,云霄知道时候不早,自己的肚子也是咕咕直叫,所以没有像以往官场那样用四六骈说得花团锦簇,而是择要点简单明了地讲了个大概。
听完之后朱元璋疑惑地问道:“历来都是重农桑,扶植商贾以收商税是不是有些过了?把府库多余的钱花出去做些有利民生的大工程让百姓赚几个辛苦钱,这个主意不错,可是官府借钱给百姓还收利息,有点像王王王安石!像王安石搞的那一套,会不会与民争利?”
(按:因为元末的时候蒙古人卷走大量财富,大中地主又喜欢囤积金银,导致明初用于流通的贵重金属很少,所以朱元璋本人不同意从商业上收税,明初的时候商业是三十税一,也就缴纳333的商业税,后来就再也没加过,甚至后来在三十税一的基础上又多次减免,商业税的税率一度降到1以下;“海关”、“关税”这两个概念更是从来就不曾有过,“走私”自然也就成了笑话,而“海商”“海盗”在当时几乎就是等于“通倭”“倭寇”,悲剧就在于,明代除了万历三征的朝鲜之战以外,杀掉的倭寇有很多是打着倭寇幌子的中国海盗;后来遇到战乱想要筹措军饷的时候,也动过这方面的心思,可是在二百年几近免税政策下展壮大的商人集团已经不愿意出让自己的利益,直接拿出朱元璋的话当作保护伞,所以加征的税款又落到普通百姓尤其是农民的头上,再碰上小冰河期天灾不断,于是,高迎祥罗汝才李自成白莲教神马的都来了。%?秒3¤章¢节>,小{说t,网?¢ <÷免{费@阅a读?e)
旁边的宋濂也是疑惑不解:“吴王说得没错,农桑乃是天下根本,刘督师这么做,是不是有些本末倒置了?”陈迪也在一边连连点头。
云霄指着徐司马道:“徐府尹常年在应天,到任洛阳将近一年,这个让他解释好一些。”
徐司马连忙上前道:“殿下,几位大人,下官初到洛阳时候对督师的施政也颇不解,后来督师大人让下官微服走了几个州县之后,下官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河南之地虽然膏腴之地甚多,可也有不少州县土地贫瘠,这土地贫瘠之地因为太穷,反而没经过太多战火,故而人丁极多,这些地方山多地少,最少的县,一人摊不到半亩地,光靠种地如何养活一县的人?下官几次想要迁移这些地方的百姓到其他地方耕种,可多数百姓眼见天下河南路已经太平,就算白给耕地都不肯背井离乡,口口声声要官府在他们家乡分给土地,可哪有这么多!所以下官当时就觉得犯难,人多的地方地少,地多的州县人少,大家又都不肯搬!”(安土重迁是民族传统,只要不打仗不被饿死,古代百姓们绝对不会自愿搬离故土,背井离乡在古代意味着流放,土地的诱惑不及祖坟有束缚力。晓税CMS 首发)
宋濂陈迪几个也犯了难,在他们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