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枋州左军那里,我们考虑举荐孙仲山出任司马督尉。孙仲山现在是正五品下的将军,这个也是兵部和吏部都行文批准了的,他现在是怀化郎将,这几年中东征北讨的功勋也显著,能力也很突出,出任一军的司马督尉也算是水到渠成。这件事,我们已经和西门胜在书信往来中交换过看法,他很欢喜孙仲山能过去。”说完,就目示商成,等着他说话。
但是商成没有马上就他们的想法提出自己的意见。他问道:“那你们考虑,王义怎么安排?”
郭表和张绍一下都怔住了。他们确实没有想过王义的事。
“王义是毅国公,从四品的明威将军,将门出身家学渊源就不必说了,你们和他都很熟悉。王义有学识,有见地,性格坚韧,做事果断,对战场变化也很敏感,这都是成为出色将领的先决条件。他现在唯一缺乏的就是实际的带兵经验。这几年枋州方向战事并不密集,左军承担的压力也不大,正是学习和提高自己的好地方,他可以逐渐把书本上的东西转化成自己的能力。另外,西门胜虽然心思缜密,但是有点优柔寡断,王义过去,正好和他搭档,一柔一刚相得益彰啊。”说完,商成自己也笑了。
郭表和张绍又对望了一眼。听商成如此说法,他们觉得很有道理。王义性格中虽然有点小疵,但瑕不掩瑜,本来就该多加以磨练;待他带兵日久自己圆融贯通,多半又是大赵的一根栋梁之材。而且兵部和老将们也都非常看好王义……两个人现在都很有些懊悔。在考虑左军司马督尉人选的时候,他们的确没有考虑过王义,更没有征询过王义本人的意见……
郭表既尴尬又后悔地说:“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怎么了?”商成惊讶地问。
郭表低头不说话。张绍说:“前几天,王义将军说,他大概很快就会离开燕山,去西陇就任戎州暨岚镇刺史。”他也低下了头。怪不得这一个多月里王义一直都很意气消沉,整天都是无精打采的模样,原来竟然是这个原因。他忍不住在心里责备自己,自己这个卫府首官真不称职!怎么就犯了这个错误?
“能挽留下来不?”商成急忙说。
张绍沉默不语。
“我去亲自和他说?”
郭表摇了摇头。他很清楚王义的为人。这个小国公最是心高气傲。前头在莫干时,商成宣布指挥顺序时没有提到他,他的情绪就很沮丧。这次商议举荐三个司马和督尉,也没提到他,就更受了打击。以他的性格,现在无论是谁,无论再说什么,都晚了,他绝对不肯留下来的……
商成不再说话了。虽然郭表和张绍都说没指望,他还是决定找王义谈谈,说不定能劝说他回心转意呢?
他把王义的事先放下,又对郭表和张绍说:“右军那边,我觉得让孙仲山去做司马比较好。”
这个事郭表他们也考虑过。但是他们也有顾虑。他们觉得,孙仲山很难镇住右军的场面。事情明摆着,他在军旅中的资历连钱老三都比不上,更远不及范全和姬正,他去当右军司马,别人会服气?可这话不能对商成说,他们只好把兵部搬出来当挡箭牌。孙仲山升迁得实在是太快了,兵部绝不可能同意他出任右军司马。
“那就随便划拉个什么人,连同孙仲山一起举荐上去,让兵部从他们中间替咱们挑选一个右军司马出来。”商成想都没想便说道。
张绍的眉头一下就皱到一起。右军司马那么重要一个职务,就这样儿戏般地抛给兵部做决定?要是兵部不选孙仲山而选另外一个,那燕东和右军怎么办?
郭表稍微一思索就想通了其中的关节,禁不住抚掌大笑起来:“好!这是个好办法!这样,兵部就算不情愿,也只能同意孙仲山来做这个司马!”张绍被他的话这么一提醒,登时也悟出了其中的奥妙,忍不住嘿嘿直乐,补充说道:“为了让兵部不至于给咱们找难处,干脆,左军司马督尉的人选,咱们就不举荐了,让兵部给咱们派一个过来。但是右军的督尉还是要用咱们燕山卫的人。”
商成呵呵一笑。他瞧出了张绍那点小心思。张绍是燕山卫府首官,这个时候必定是要为燕山卫军争的,便说道:“那右军督尉的人选,就由你来找吧。我没别的要求,就一条,不管是谁做督尉,反正要能和孙仲山做得了搭档。”
张绍也就笑了。
商成又说:“另外,右军的人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