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巧遇
在善良的大丫好心地告诫盼儿,千万不要做出讨官的傻事时,商成正顶着炎炎烈日走在回城的路上。?;比_奇#2中?,|文a1网 ′μ已<发′¢μ布:最}?*新?~?章<)%节??μ
他刚才是去给王义送行。
在许多人眼里,毅国公王义,无疑是个有点真本事的年青人。这人出身虽然高贵,和人来往却很少自持身份,平常举止谦逊又不失尊贵,神态随和又不至于轻佻,知书达礼不说,说话做事也是自有一套方圆规矩,因此公开夸赞他的人不少。但这个人身上的毛病也很突出,最大的一条就是做事太过仔细缺少变通,经常在公务上抓着别人短处教人下不来台;再加上他是在知兵司做事,掌管的就是军中禁令处罚,几次当众重罚的当事者碰巧都在以前和他有些小过节,这就难免给人留下一个心胸狭窄不能容人的印象;为此,他还得了个睚眦必报的恶评。也就是被人误会性格有这两桩缺陷,所以一般人对他都是敬而远之。有些人还把他做过的一些事拿出来渲染传扬,这就更加坐实了他“心高气傲不易相处”的传言。可商成和王义的关系一直都很不错,比如这回王义要离开燕山回京,商成不仅尽全力挽留,还举荐王义就任右军司马督尉;这就让不少人觉得无法理解。他们想当然地认为,这是督帅胸怀坦荡能容人的体现,同时也对拒绝商成一番好意的王义有了更多的看法一一这人连司马督尉都瞧不上眼,未必还癞蛤蟆念吃天鹅肉,痴心妄想着要当燕山提督?
就因为这事,这几天军中不少将校都找机会或明或暗地提醒商成,王义是个小人,留他下来说不定就是第二个李慎!既然他自己要走,那就让他走好了;走得越早越好!
对于隐晦地表明自己观点的人,商成都是不置可否,也不评价。朋友各自交往,这是他做人的信条之一;他绝不会因为别人对王义有什么意见想法,就影响到他对朋友的态度。]}狐D恋?)文~学`\ o±?最3~新??章?¤节>`?更D(新@(?快3?¥而对于那些明火执仗说王义坏话的人,都被他严厉地斥责一顿。断言王义就是第二个李慎的段七,更是被他直接下命令回家养病一一“等你脑子清醒了再去端州做事!”
当然也有人替王义说好话。郭表就是其中的一个。他也是最坚持让王义去枋州做督尉的人。可惜的是,不管是他还是商成,两个人轮番劝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还是没能让王义回心转意。
既然留不住,商成也没办法,所以他今天特地起了个大早,一直把王义送到城南十里的接官亭,然后两个人才互道珍重依依话别……现在,他坐在马背上,由着战马沿驿道上的护道树荫凉地慢腾腾地挪动。送别朋友的淡淡伤感让他的情绪不大好;白晃晃的毒日头晒得人额头肩背滚烫,道路上一踩半尺的尘烟燎得人鼻孔喉咙着火一样难受,更是使他心烦意乱。他已经脱了长衫,只穿着件没袖的短褂,光着脊梁耷拉着眉眼,低头默不作声。
他心情不好,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王义刚才又和他提到李慎。王义坚持认为,李慎的死固然是他自己咎由自取,但商成在其中也脱不开干系。他尖锐地指出,就是因为商成顾及李慎的提拔之恩知遇之情,所以一再对李慎采取姑息和放纵的态度,最后不仅导致战事失利,也使得李慎身死名裂……商成没有替自己辩解。他也无从辩解。而且王义的指责并没有错,他拿什么去辩解?这确实是他的错;假如不是他这个假职提督一味的维护,李慎也不可能走到这一步。唉,李慎的毛病他不是不知道;按道理,他早就该和李慎坐下来严肃地进行一次长谈,可每次总是有这样或者那样的事耽搁了……他马上在心里对自己冷笑一声:你这不是在为自己开脱,还能是什么?你为什么不把李慎找来谈话?不就是因为他是你的老上司,又对你有简拔的恩情,你怕磨不开情面吗?不就是因为你怕落一个“恩将仇报”的评价吗?你看看你一一你为了自己能落下个好名声,都做了些什么事?
段四带着两个护卫,不紧不慢地骑马跟着他。`x~q?u·k?a_n.s.h¢u*w-u/.-c?o′m!
段四早就瞧出来他心情坏得很,又想不出话来劝说,一路上都在东张西望,盼着能找个稀罕岔开他的念头。看商成从鞍桥上抓了长衫抹汗,就说道:“督帅,天气太大了。一一要不咱们在前边的岔路口歇息下再赶路?”
商成抬头看了一眼。半里地之外过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