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差距。虽然打下了黑水城,重创了突竭茨山左四部,动摇了突竭茨在这一片草原上的统治基础,但没有打掉东庐谷王,也没有给敌人的主力造成重大损失,这都是不争的事实。突竭茨人绝不会甘心这次失败,东庐谷王也不可能不作报复,所以我们从现在开始就要为下一次战事作准备。”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突竭茨人不可能吃了亏却不报复,这一点毋庸置疑。可在突竭茨人会在什么时候和什么地点进行报复的问题上,朝堂上无法形成一致的看法,所以真芗就被派来枋州,当面征询商成的意见与看法。
“地点很难说,北四卫都可能成为敌人的报复对象。不过,我觉得一两年以内应该不会有大规模的战事。”商成说,“东庐谷王新败,黑水城又被孙仲山一把火烧得土崩瓦解,突竭茨人在整个左翼草原上的威望声望还有统治基础都受到重大打击,在这种情况下,突竭茨人不会也不可能马上就进行报复。他们首先要做的事情是重新对大赵北方四卫的兵力进行判断。假如他们是以燕山卫军的战斗力作为参照物的话,那他们马上就要对左右两翼进行增兵。”说到这里,他笑了起来。真芗也跟着笑起来,说:“燕山卫敢以三千兵士对三千大帐兵,还能全歼敌人,要是突竭茨人真以此战为例做判断的话,怕是集合全部大帐兵也无法应对了。”
商成被真芗的话逗得哈哈大笑,说:“要是突竭茨人真有这样蠢笨的话,事情就好办多了。”
其实两个人都知道,突竭茨人并不蠢更不笨,东庐谷王更是老谋深算的高明对手,不可能犯这种错误。真正会被敌人拿着做比较的,还是那三万渤海卫军。但这一条两个人都没有挑明。商成一边在脑子里理清着思路,一边跳过这节说道:“所以突竭茨的右翼不会有什么变化,左翼却会有所增强。我估计,明天春天之后,会有一万五千左右的大帐兵调到左翼。这个判断是有理由的:五千人是补充秋季作战中大帐兵的损失,剩下的才是增援;考虑到敌人也必然要面对的后勤补给压力,增援的力量应该也不会太高,也就在八千或者一万之间。”他说着说着就停了下来。东庐谷王的援军来自什么地方,才是他一直非常关心又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东庐谷王不可能从突竭茨右翼得到援军,只能是依靠突竭茨的王庭。可突竭茨的王庭在什么地方,突竭茨的真正主力又在哪里?几十万的大军又在做什么?是在北方和罗斯人打仗,还是在西边和大食或者波斯抢夺地盘?要不,就真是在大漠深处某个水草丰茂的地方大搞生产……他摇了摇头,把这个可笑的念头赶走,对一直安静倾听的真芗说道,“抱歉抱歉,是我有点走神了。刚才说到哪里了?一一是这,我判断,即便东庐谷王的力量得到补充和壮大,他也不会立刻就对燕山或者渤海动手。秋季战役中,突竭茨左翼的十数个部族遭受的损失不一。黑水各部跟随东庐谷王出兵燕东,老家都被孙仲山端了,他们的损失最大;山左四部是进攻燕东的主力,又被渤海卫打了一家伙,他们的损失也不小,只比黑水各部低一点;阿勒古三部只是派了点兵协助防守黑水城,孙仲山孤注一掷向北的时候,他们跑得最快,几乎就没什么损失;最西边的大腾良部和完奴儿部基本上就没出兵,压根便没损失。虽然说天下的突竭茨人是一家,可他们的各个部族之间肯定还是有矛盾。现在有些人家里的盆盆罐罐都被砸了锅都被人抢了一一比如黑水和山左,可有的人却眼睁睁看着兄弟家里被抢劫却不帮忙,有的人不仅不帮忙,家里被窝里还藏着不知道从哪里得来的大米白面,你说,那被砸了锅摔了碗的几家人能答应?”
真芗一下就被商成形象的比喻逗得笑起来。兵部也是这个看法。在没把“家务”撕掳清楚之前,东庐谷王不可能出兵。而且朝廷也知道商成在枋州拿粮食换战马牲畜的事。,驻在燕山的御史和燕山巡察司就先后向上京发了秘呈,有人检举说,商成以养病为由滞留枋州,其实是在与突竭茨的大腾良部和完奴儿部做秘密的交易,用官中粮食换取牲畜,从中牟利以便中饱私囊。御史宪台和吏部刑部联手,秘密派遣了几员干练能吏赴枋州取证,不是老相国汤行知闻消息后及时喝止,怕是早就把“人证物证俱全无漏”的商成锁拿进京了。他还听说,当时汤相国把几个御史大夫和尚书侍郎喊去家里骂了个狗血淋头,然后事情不了了之。
商成还不知道自己的“小花招”差点便酿出一场大祸事,兀自说着:“……所以东庐谷王肯定要先把内部的事情整理顺当,然后才能说到向咱们进行报复。可大腾良部和完奴儿部并不是泥捏的,不可能听凭他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