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内也是鼓乐声大作,就是那么一瞬间,大庆门上的城楼两边刷地竖起四十五杆赤色描金大纛,上面金灿灿亮晃晃地绣着龙、凤、麒、麟、狮、虎、豹……城楼前撑起一顶赤面铜柄九龙伞,伞下影影绰绰地似乎有个人。也不知是哪个人起的头,眨眼间簇拥在掖门前华表外御街两侧同声高呼“万岁”。这声音就似山呼海啸一般掠地卷过,霎时间从北到南,不管是内城还是外城,处处都是欢呼高唱。就在这声彻云霄的欢呼中,左右掖门大开,六千盔明甲亮的禁军分作十二队,高挑着旗帜鱼贯而出,各依着位置在皇城前围簇成前后两个长长的矩阵。此刻太阳即将当顶,在和煦的阳光照耀下,城楼上的赤瓦、城墙上的方砖、军士们手里的铁甲、长矛、直刀、雕弓、画盾……到处都是光闪闪亮铮铮,随着刀枪摇摆人走影动,炽光耀点此起彼伏交相闪烁……
日近中天时分,观礼的人群遥遥望见城楼前有人走动,仿佛半空中有人把手一挥,钟声鼓声乐声刹那即止。随之而来的就是一声叱吼:“天子宣制,献俘!”
皇城前的六千禁军齐声呐喊“献俘”,恍惚间就似滚地的奔雷咯地一声炸响。虞途的关防将士一声接一声地传递下去,等声音渐传渐远渐递渐逝,就看见南边两列兵士押着黑压压一片人潮顺着御道涌过来。这就是朝廷文书上写的九千三百八十三个突竭茨贼虏一一其实送进京的不过是三千多男女青壮。但孙仲山在黑水城活捉的十七个突竭茨王族都在其中。这十七个贼酋就走在三千俘虏的前面,不管男女老少,人人绕首系颈锁腕都是一面长枷,个个脖子里都拴着一条白布为表麻绳为里的长练,由十七名骑马的健卒拉着朝前走……
走在最前面的是一队骑兵。越国公郭表、郑国公孙复一左一右簇拥着一位金盔红袍的上柱国。有认识的人指点着那个上柱国说,这就是卢国公武辰,渤海卫的提督。三个人在华表前由礼部尚书奉醴酒,然后落马步行到大庆门前。清河郡王奉天子诏命,代东元帝在城上询问战况战果,据实禀告天子之后再请制,如何处置俘获的贼酋贼子。¤,小{?-说?宅?? 3追!~最>μ3新2~?章`3节?东元帝宣制,一应贼虏,尽交付刑部问罪;刑部当即领旨,早就预备下来的各衙门捕手衙役立刻与押解俘虏的两卫兵士交接,铁尺飞舞皮鞭乱响,在人们震天价的欢呼喝彩声中,驱赶着三千多早就被折磨得没有半点火气的突竭茨人离开掖门。三位立下泼天大功的将军也被天子招上城楼亲相慰问,并得到君前赐座观礼的殊荣……至此,“献俘阙下”的典礼圆满结束了。
随着清河郡王的一声虎吼“诸军受阅”,城楼上几幅指令大旗左右摇动,早就前进到距离皇城不及两里的各支军旅立刻便加快了行军步伐。
十二面开道的导引赤旗之后,第一个出现在人们视线里的当然是戍卫宫掖的禁军。十路纵队的三营禁军之后就是平原将军衙门的五个指挥,四个营两千许兵士排出十二路纵队,扛着刀矛背着弓盾踢踢嗒嗒地走过。接下来就是澧源大营的各军人马,骠骑军、威武军、左右神威军、左右建威军……各军都是一个营五六百人,也是十路纵队。再之后就是四卫镇。陇西定晋两个卫镇进京受阅的都是两个营的骑军,渤海卫立了大功,兵部特许进京一个旅五个营,为了壮声势,派来的也是骑军,盔鲜甲明的骑军把长刀长矛竖在身畔,羁着战马喀喀哒哒而过,总算让拥挤在天街两边瞧稀罕都瞧得有点心慌烦闷的人们稍微提起点精神。可九个骑营差不多都是一个模样,看来看去也瞧不出丝毫新鲜,不少人心头都难免有些焦噪,一些性急的人惦记着事情,已经开始散了。但更多的人还是没走。管它哩,受阅的军旅止剩一个燕山卫,六个营的兵其实也是一晃眼就能过去……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南边的喧闹声竟然平息下去,剩下的惟有“嚯嚯嚯”的声音,听上去完全辨别不出来到底是什么东西。好奇的人们纷纷探出身偏着头去查看。以一杆斜向前方挑起的赤旗为指引,两个挎刀军校护卫着旗手跨步顺着长条青石铺就的御街走来。在他们之后十步左右,是两位戴双银翅压鬓镔铁兜鍪穿黑漆皮甲的将军。假如有熟悉燕山卫军将领的人在这里的话,就一定能够认出他们是谁一一邵川和郑七!眼下他们双目平视前方,很有节奏地甩着两只手踏步前进。在他们身后,是同样戴着黑漆铁盔穿着黑漆皮甲的二百二十五名持矛士兵,这些士卒前后间隔两步,排成九个横队,把上身挺得笔直,一步一跨地紧跟着两位将军的步伐。
嚯,嚯,嚯,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