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村子发一本,就算全村找不出一个识字的人,看着插图也能摹仿个七八成吧?反正新农具和新作法也不是多么复杂的东西,连图带字算下来,顶天二十页,印上十几万册也花不了多少钱。把这点钱和推广之后带来的效益相比较,简直就是不值一提!
这一回,常秀就没再说得那么底气十足了:“总共印了七百册……”他望着商成报了个虚数。其实还不到五百册。象燕山渤海这些边疆地区,工部压根就没想过要去做推广,西南东南的僚人百越就更不用说了一一那是发配的地方,没事谁会去那些地方?
商成彻底不想说话了。他不知道大赵具体有多少人口,不过至少也该有六七千万。七千万人口,七百本册子,十万人才能分一本,该让谁来看?就这么点书册子,一个人能分到点纸沫就算不错了,常胖子居然还想着做推广,居然还在抱怨地方官员目光短浅不出力气……他对常秀说:“你们应该印个十几万册。就交给地方州县,让他们每个村子都送一册,不收钱,白送的!”
常秀被他的豪气吓了一大跳,半晌才说:“一套雕版最多就能印四五百册。再多的话,就得重新制版。印十几万册,光是雕刻版子的工钱就得几千贯。这还不算纸张和人工……”
“谁让你们雕版印刷了?用活版印刷啊!”
“什么版?”常秀没听清楚。
“活版!活版印刷!”
常秀一头的雾水,根本就不知道商成在说什么。坐在旁边的田岫和杨衡也是满脸的茫然。
“活版印刷!”商成很肯定地再说了一遍。去年燕山卫府收集民间新工艺的时候,他在名册和卷宗里没有看见活字印刷术,就胡乱捏了个名字把这个技术添了进去。后来工部从燕山卫府手里接收了几百种创新的工艺,其中就包括了活字印刷技术。但他想不通,为什么此刻常秀却象是头一回听说这种物事呢?
他忽然想明白了。工部接收了几百种新工艺,不见得就必然会消化几百种新工艺。尤其是考虑到工部的注意力完全在白酒和玻璃上,他完全可以想象活字印刷术的结局一一估计那几张纸现在还躺在某个落满了灰尘的档案袋里,假如不是今天常秀过来,也许它们还会在那里呆上很长时间……
他长长地吁了口气,说:“去年你们工部从燕山接收过这门工艺。你们回去找找吧,应该能找到。它肯定能帮你们的大忙。”
活字印刷术。常秀记住了这个名字。但印刷也好十几万小册子也罢,都是回头再考虑的事。当务之急是要解决新农具和新作法的推广!哪怕能在一个州府推广也好。至少它能让人看到希望,能给人一些信心。
可是,商成真是帮不上忙。连宰相公廨和工部都没有办法的事情,他一个赋闲在家的将军,又能做什么?
常秀的脸上爬满了失望。他并不怀疑商成是在哄骗他。他和商成认识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虽然交道打得不算多,但他觉得自己对这个人还是比较了解。他知道,商成是个很爽直的人,要是能帮忙的话,他不可能不伸手。既然商成一再坦言帮不上忙,那他也只能接受这个糟糕的结果。
可他又有点不死心。据他所知,当初屹县推广新农具和新作法的时候,似乎只花了很段的时间。难道区区一个县衙门便能做到的事情,工部就做不到?
商成摇摇头说:“工部确实做不到。”
大前年冬天,因为朝廷北征失利,突竭茨人趁势肆虐燕山。作为燕东地区的重镇,屹县也受到突竭茨人的袭扰,有近半的百姓流离失所。虽然突竭茨人最后还是被驱逐出燕山,但这场战事让屹县第二年的春耕受到严重影响。官府不仅要负担几万灾民头年冬天和第二年春夏的口粮,还要为他们提供春耕的种子粮、大牲畜以及农具。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当时的屹县县令乔准决意在全县范围内推广新农具和新作法。需要留意的是,乔准在推广“两新”的时候,是在官府的告示上明白无误地指出,接受“两新”的百姓将会优先得到口粮和种子粮。很显然,他当时在屹县搞的推广是强制执行的。
“所以我说屹县的情况是个特例,你们工部没办法照搬。”商成说。他又苦笑着给常秀讲道,“你们在京城,只看见屹县的新农具和新作法取得了成果。可你们并不知道,整个燕山,到现在也只有屹县的新农具新作法推广是彻底成功的,其他的地方不提也罢。”除了屹县之外,燕山大部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