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带才女回大宋,岳父逼我写治国策 > 第14章 一饭之恩赠薯笔

第14章 一饭之恩赠薯笔

也好吃!”

老者也端起碗,慢慢喝着粥。刚一入口,他便品出不同。

这米粒饱满,熬出的粥粘稠香甜,绝非寻常市面上能买到的糙米。

而那红薯的甜糯,土豆丝的脆爽,更是他从未体验过的口感。

铁蛋喝完一碗,舔了舔嘴唇,又眼巴巴地看着锅里。

但他并没有立刻去盛第二碗,反而小心翼翼地拿起旁边一个干净的粗陶碗,抬头看着秦宁。

“哥哥,我可以……可以盛一碗留给阿爹阿娘吗?”

秦宁这才反应过来一首没有看到铁蛋的爹娘。

他没想到眼前这个不过西五岁、面黄肌瘦的稚童,这么小就如此懂事。

心头不由得一软,摸了摸铁蛋的头。

“当然可以,多盛点,锅里还有。”

又看向坐在对面老者,好奇的问道:“老丈,怎么不见铁蛋爹娘?”

老丈看着正在小心翼翼回道:“小官人,铁蛋的爹娘,天不亮便挑着柴火去城里卖了,估计要晚些才能回来。”

李清照在一旁听着,心中也是感慨万千。

在大宋底层百姓的生活艰辛,她早有耳闻,但亲眼见到这般景象,还是让她心头沉重。

秦宁回想起那光秃秃的荒山恍然大悟。

柴米油盐酱醋茶,寻常人家的开门七件事,在这古代,“柴”能排在第一位,可见其重要和获取之不易。

饭后,秦宁将老者单独叫到一旁,又从背包里拿出几个红薯和土豆,郑重地交到老者手里。

“老丈,这土豆和红薯,并非凡物,市面上恐怕寻不到。”

“您老可以留下做种,寻块向阳的地,给足水就能活。”

“若是能施些草木灰做肥,收成会更好。”

“这东西耐旱也耐瘠,只要不被大水淹了,一般都能长。”

“成熟之后,产量不低,留一部分自家糊口,若有富余,也可拿到城里换些钱粮,总归是个进项。”

说完,秦宁又拿出一支崭新的毛笔,就是他准备用来换钱的那种。

“我看铁蛋这孩子聪明伶俐,又如此孝顺懂事,是个好苗子。”

“若有机会,还是该送去蒙学识几个字。”

“这支笔您拿着,拿到城里寻个大些的书斋或者当铺,应当能值个两三贯钱,或许能贴补些束脩。”

老者看着手里的红薯、土豆,又看着那支做工精良、一看就价值不菲的毛笔,顿时慌了手脚,连连摆手推辞。

“小官人,这如何使得!不过是一顿饭、一碗水的情分,怎敢受此厚礼!万万使不得,使不得!”

秦宁按住老者的手,语气诚恳:“老丈,这些东西于我们而言,不过是身外之物。”

“土豆红薯我们带着,放久了也会坏掉,不如给它们一个生根发芽的机会。”

“这支笔,也是我一点心意,望铁蛋将来能有个好前程。您老就莫要推辞了,若是不收,反倒是让我们心中不安。”

李清照也在一旁柔声劝道:“老丈,您就收下吧。”

老者看着二人真挚的眼神,又低头看了看手里的东西,想到家中困顿的光景。

又想到孙儿,最终还是长叹一声,不再推辞,对着二人深深一揖。

“如此,老朽便厚颜收下了。二位大恩大德,还望小官人留下姓名,他日孙儿若有所成,定当报答。”

秦宁连忙扶起老者:“老丈言重了,萍水相逢,略尽绵力罢了。”

他原本是不想留名的,可是老者依然坚持。

无奈,只能自报家门:“在下秦宁,字子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