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破京城,满朝文武落荒而逃,他如果也逃了,就会成为明朝最烂的一个皇帝,但他却吊死在了煤山,也为大明朝的结局上升了一个高度]
朱元璋虽然早就知道他的明朝最后也灭亡了,还是亡在了蛮子手里。·k~u·a¢i¢d!u¨x·s?..c·o^m+
但还是气得浑身发抖,猛地一拍桌子,震得桌上茶杯都跳了几跳,大声怒道:“朕费尽心血建立的大明,养了这帮无用的臣子!平时一个个道貌岸然,国家危难之际,竟无一人挺身而出,全作鸟兽散!朕辛苦打下的大明江山,怎就毁在了这群庸碌之辈和不肖子孙手里!”
马皇后在一旁赶忙轻声劝慰:“陛下莫要气坏了身子,事己至此,气也无用”
朱元璋却不听劝,依旧怒不可遏:“怎能不气!朕当初定下诸多规矩法度,就是希望子孙后代能将大明千秋万代传下去,可如今呢?满朝的废物!崇祯若逃了,那才真是丢尽了我朱家的脸,可他即便死了,这亡国之耻又怎能轻易抹去!”
一旁的朱标也面露忧色,缓缓说道:“父亲,或许崇祯也有他的无奈,只是大势己去,无力回天罢了”
朱元璋瞪了朱标一眼,喝道:“哼,无奈?身为帝王,就该有扭转乾坤的本事!若不是后世子孙懈怠,何至于此!”
刘伯温在一旁微微皱眉,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息怒,朝代兴衰,自有定数,不过纵观明朝数百年,也曾有过辉煌之时,只是后期积弊太多,难以回天。§幻?想?姬÷ =首&发?
朱元璋只觉得这时气的不行,谁劝都不想听,狠狠一甩衣袖。
“什么定数!朕不信这劳什子定数!朕白手起家打下的江山,难道就任由它这般覆灭?你们一个个说得轻巧,都是些无用之话!”
朱标赶忙跪下,劝诫道:“父亲,气大伤身,但还望父亲保重龙体,莫要气坏了身子”
朱元璋看着跪在他面前的儿子,想着历史上朱标比他还早死。
让亲爹承受丧子之痛的不孝子,就有些怒上心头,迁怒道。
“哼,你还有脸劝朕!你看看你,早早去了,留下一堆烂摊子,若是你能长寿些,将这江山稳稳接住,何至于让那些不肖子孙把大明弄成这副惨样!朕辛苦打拼的基业,到如今这般田地,你难道没有一点责任?”
朱标听闻,心中满是悲戚与愧疚,额头重重磕在地上,声音带着哭腔说道:“父亲,孩儿无能,没能陪您长久,也未能为大明后世铺好路,让父亲这般操劳忧虑,孩儿万死难辞其咎”
朱元璋看他这般又有些不忍。_3\3*k~s¢w·.\c¢o¨m_
“行了,起来吧,莫要再这般自责,生死有命,非你所能左右。”
朱元璋皱着眉头,伸出手虚扶了一下,神色复杂,“朕方才也是气极了才那般说你,你莫要往心里去”
摆了摆手,语气虽依旧带着几分强硬,可眼神中己然流露出一丝不忍与疲惫。“多说也无用,只是朕实在心有不甘,这大好河山,怎就……唉!”
他缓缓转过身回到座位上,望向远处的天幕,看到那上面映出了曾经大明的辉煌盛景,在想到他说的是大明灭亡的结局,眼眶不禁微微泛红。
……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谁也无法撼动崇祯殉国前说的那句,任凭撕裂吾尸,勿伤百姓一人的含金量,也让史书不再追究他丢掉汉人政权,让满人得了天下的过失]
崇祯时期的百姓,听见他们的皇帝最后说的那一句,并没有他们想的所谓感动。
反而嗤笑出声,觉得十分嘲讽。
“年年赋税增高,到处兵荒马乱,这破败的世道,这个帝国就该亡了”
一群衣衫褴褛的流民,躺在路边的野道上,听见天幕上面在说他们这个时期的事情。
原本死气沉沉的人群,纷纷抬头。
其中一个头发凌乱、满脸污垢的中年流民,眼神中透着麻木与愤懑,也开口骂道:“哼,还说什么‘任凭撕裂吾尸,勿伤百姓一人’,说得比唱得还好听!这些年,咱们过的是什么日子?上头一个劲儿地加赋税,地里那点收成,交完税就啥都没了,全家老小都得挨饿”
旁边一个瘦弱的老人,有气无力地接着说:“是啊,到处兵荒马乱,那些当兵的一来,烧杀抢掠,啥坏事都干,咱老百姓能躲哪儿去?这皇帝要是真在乎咱,能让这世道变成这样?还不如早点亡了,说不定还能有个盼头”
一个年轻的流民,握紧了拳头,咬牙切齿地说:“我爹娘就是在兵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