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马是来自702(装甲步兵团),步坦协同对他来说属于最基本的操作。-精′武/晓`说-徃* ¢追`罪-薪!蟑,洁·他又怎么会和莽夫一样,开着这辆来之不易的九西式坦克去孤军深入。
在他看来,这辆九西式坦克别说和702的装备的主战坦克比,就是和97 式履带式步兵战车相比,也根本不是一个档次和水平。
97 式履带式步兵战车装备了一门100 毫米低压线膛炮,一门30 毫米机关炮,外搭7.62 毫米并列机枪。别是说是鬼九西式坦克,就是撞到德国的虎王坦克,也是属于可以秒杀的存在。
九西式坦克装甲厚度在 4-12 毫米之间,只能防御小口径子弹和弹片,面对大口径机枪、反坦克步枪以及火炮的攻击,几乎毫无防御能力。
火力也极为贫弱,只有一挺7.7 毫米机枪,杀伤力和破坏力有限,只能对付步兵等软目标,根本无法对敌方装甲车辆、坚固工事等造成有效打击。
在老马看来,这辆九西式坦克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只有一个——“涨自家的志气,灭鬼子的威风”。
它在精神方面的意义,远大于实战作用。
所以,老马在使用战车时,也显得极为谨慎。/优¨品¨晓_税′王¢ ¢庚`欣^蕞~全_每次出动战车,他都会事先规划好突击和撤出的路线,看准机会就突出敌阵,一旦完成攻击,就会立即撤出。
另外,每次的战车的出击,都不是孤军作战,一定会有骑兵或步兵的保护。
也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战车的威慑力。
九西式坦克一出,整个八路军队伍的士气瞬暴涨,众人高叫着朝着鬼子发起了最后一击。
鬼子的重机枪中队、运输中队和炮兵中队本来就濒临崩溃,老马的九西式坦克的出现,则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
“全体转向,冲过桥去,消灭对岸的共军!” 田中一本看着自己的重机枪中队、运输中队和炮兵中队正在受到攻击,随时可能彻底覆灭,他疯狂地挥舞着军刀,指挥着三个步兵中队回过头来发起反击。
不得不说,田中大队的鬼子兵也是格外的疯狂,他们就被捅了老窝的马蜂,疯狂无比地扑了过来。
可是在通往对岸的,只有一座并不宽阔的杨家桥,很快黑压压一片的鬼子兵就涌上了桥面,许多鬼子甚至还被挤得掉进了河中。
“起爆!”随着李大柱的一声令下,侦察排的士兵狠狠压下起爆器。,咸?鱼\墈¨书,徃? /勉?肺\跃,毒+
“轰隆 ——!” 惊天动地的爆炸声响起,浓烟裹着碎石冲天而起,冲上桥面的鬼子兵连同石块一起被炸得西分五裂,残肢断臂抛向空中,又重重落下。
田中一木的战马被气浪掀翻,他狼狈地从马下爬出来,脸上沾满了尘土,金丝眼镜也歪到了一边。
他看着摇晃的桥身,眼中闪过一丝欣喜 —— 桥居然没有完全塌陷?!
仍然有小半边的桥面勉强可以通行,尽管这残损不堪的桥面和独木桥没有任何区别。
“共军的炸药不够!” 他抹了把脸上的血污,疯狂地叫喊道,“桥还能过!步兵中队,给我冲过去!一定要冲过桥去,和对岸的部队会合!”
他的疯狂感染了残存的鬼子兵。一个步兵中队在中队长的带领下,端着刺刀,嗷嗷叫着再次冲向残破不堪的桥面。
这些鬼子仿佛不是去冲锋,而是去参加一场狂欢。
这就是田中大队的可怕之处 —— 在田中的长期灌输下,他们对死亡有着一种病态的漠视,只知道服从命令,疯狂进攻。
“堵住桥头!决不能让对岸鬼子过来!”李大柱端起一挺机枪,对着桥面就是一通扫射,鬼子兵一个接一个地被扫倒,像下饺子一样滚落下河中。
侦察排的其他战士也纷纷开火,死死地守住桥头。
可是鬼子兵在军官的带领下,向桥头发起一次又一次的死亡冲锋,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又踏着同伴的尸体往上冲。
桥对面的鬼子也很快组织起轻重机枪和掷弹筒的火力,疯狂压制李大柱的侦察排。
很快侦察排就死伤了十多个人,最要命的是,一队又一队的鬼子还在朝着桥头发起决死冲锋。
眼看就要突破侦察排的火力封锁。
“同志们,绝不能让鬼子冲过来。”李大柱端起机枪,一通疯狂地扫射,将七八个鬼子扫下了河。
侦察排的其他战士也是冒着鬼子雨点一般的火力,向桥头倾泻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