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能买两本?我们都还没买呢!”后面的人不愿意。\n\i,y/u_e?d`u`.?c′o¨m`
“就是啊!你有一本看就行了,我们都还没看过呢!”
前面的人也很有理由:“我还要给朋友带呢!他早就心心念念要看第2部 ,加钱也要买!掌柜的,快点儿啊!”
余掌柜拿书,“客官,不巧,只剩一本了!”
“一本?”那人一听,毫不犹豫,“这一本我要了!”
后面排队的人皆不满,“掌柜的,你们好不容易才出第2部 ,怎么这么快就卖完了?就不能多印点吗?”
掌柜的无奈,“客官,客官,大家不要急,我们也想多印,已经在加急印了!不仅咱们这里要看书的人多,京城也有很多人在等着啊!大家稍安勿躁,下一批印出来大家都能买到!”
这边还没安抚完,那边又有人高声询问:“第3部 什么时候出来啊?第2部我已经看完了,写的更加细腻好看了!但看到要紧处,正在兴头,忽然就没了!这算怎么回事?”
“就是啊,写的好看是好看,就是太慢了!啥时候能看下一部啊?”
“这书究竟是谁在写?你要是催不动就告诉我们,我们帮你去催催!”
张梓若和沈明珠一人牵一个孩子,靠墙站在最边上。?k,s·w·x*s_./o?r.g^
她小声对沈明珠说:“听见了吗?都夸你写得好呢!”
“主要是你的故事好。”
“故事再好,写得不行,也得不到他们的认可。”张梓若鼓励了两句,转而说道,“写的好是好,就是太慢了。”
沈明珠:“我已尽量快了。”白日一起学习,尝试着讲学,晚上回去点灯熬油地写。早上又要早起,跟着一起锻炼。
一天的时间安排地满满当当。真的已经尽力了。
“我这一段时间,天天晚睡早起,往凳子上一坐都想犯困。*看?书¨屋.暁*说′蛧~ ~更\芯.最,全¢”
张梓若摸摸鼻子,“那你注意休息,稿子也不是那么急。第三部 写完,这个故事就彻底完结了。到时候你教学之余,可以写点自己喜欢的、想写的东西。”
沈明珠点点头,领着孩子跟随她进入书斋。
被围在人群中,解答各种问题的余掌柜一见她来,眼前一亮,匆匆安抚买书人几句,让小二顶在这里,他亲自来接待张梓若。
书斋中的人都不约而同地随着他的动作,瞧向张梓若他们。
“原来是张夫子。”这里有一部分读书人是曾经去过河湾村的,欣然同张梓若见礼。
其他读书人纳闷不解。为何友人要对一女子如此行礼,还叫夫子。
等张梓若寒暄两句,和余掌柜离开店中,他们纷纷问友人,这是何人?
那些读书人笑言,“枉你们还说张夫子高义才华过人,想要听其一课,如今是正主在眼前却不识得。”
“她便是河湾村那位张夫子?”
“正是。我还记得她曾来书斋买书,说过要教孩子们读书。当时不少人抨击她,说她荒谬。哪想张夫子不仅说到做到,还将一个村子都教得知书达理,实乃大功德也!”
“惭愧!惭愧!我等说要读书报家国,倒不如一位女子有魄力、有能力。下次去河湾村,且带我一个!”
“还有我!”
“同去同去!”
“宋兄,一定要叫上我啊!”
“哈哈,好说好说!不过我也得问问张夫子,他们何时再讲学?毕竟农忙时节,前段时间又逢动乱,这讲学之盛事也不知道推到何时才能重开?”
一群人即使挑好了书,或买好了纸笔,也不离开,在外面等待。
屋内,余掌柜正和张梓若哭诉,自己被催得有多惨,变着花样地催稿子。
店里的伙计送来了点心和果盘,还有茶水。张梓若把茶推到余掌柜面前,“您先喝口茶,不要急。第二部 已经来了,第三部还会远吗?”
两人寒暄几句后,张梓若询问要放在图书馆的那一批书印的如何了?
余掌柜细细交代了情况,又亲自取了银两过来,付给她写话本的酬劳,并表示有什么需要的,可以派人告诉他,他找人代买。
“如此一来,张夫子就不用来回跑,可以将时间用在写话本上。”
张梓若:“……尽量尽量。”
为了防止再被换着花样的催稿,张梓若领人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