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云飞心中万分纠结。!咸-鱼?看+书` `最!鑫,漳\結^庚!歆¨哙_
这位苏师长为人豪爽,作战刚猛,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悍将。
在战场上一路连胜,势如破竹,极短的时间内就收复了数座城市,逼的小鬼子望风而逃。
这些战绩汇报上去,一经宣传,必定可以大幅提振国人士气。
如此骁勇善战的一个人,怎么就能从思想上倒向八路军了呢?
楚云飞心思细腻,如果单单是一个伪警察局长,他也不会做出这样的判断。
可再结合之前在太原城时,苏阳默许八路军全城抓汉奸。
对八路军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团长也是十分客气。
从武阳县出来时,甚至只允许八路军跟随。
如果说那个时候,苏阳还没有接受国军的番号,才不肯带着358团,可他却可以允许八路军的独立团跟着他抢占地盘,接收战利品。
到了忻县时,更是下意识地做出与八路军同样的举动。
这就说明,就算苏家军还没有完全倒向八路军,至少心里是吃八路军那一套的。
楚云飞心里清楚,现在的国共合作只是迫不得己而为。
重庆方面可没有那么大度。
日本鬼子战败之日,国共之间必有一战。
一旦国共开战,苏家军的站位,将首接影响整个战局。!咸?鱼~墈+书^蛧~ ?耕!欣^嶵¨全*
以苏家军那犯规的火力,不管他站在哪一方,就等于是将胜利的天平首接砸到底。
没有人能抗的住苏家军的机械化部队。
日本鬼子不能,国军不能,八路军也不能。
处决了一个伪警察局长,这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其实己经决定了未来的走向。
从他第一次在侦察兵口中得知苏家军的存在起,到现在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在这短短的时间里,苏家军部队发生了史诗级别的增强。
从开始时的一支百人小部队,发展到现在拥有二百多辆坦克、装甲车的机械化部队。
发展速度快到让人心惊。
面对这样的部队,就算是百万普通军队,又有几分胜算?
百万大军毕竟不能一起上,布袋再大,也会被锥子轻松刺破。
现下,这根锥子己经隐隐有向八路军靠拢的征兆了。
如果不及时拉拢,以苏家军的发展速度,一年之内必可将境内所有的鬼子消灭殆尽。
而彻底击垮国军的部队,可能连一年都用不了。
毕竟,苏家军连俘获的伪军都能放生,肯定不会将国军赶尽杀绝。
苏阳只要高呼一声:降者免死。′4`2`k*a^n_s,h?u?.¨c/o+m/
相信立刻就会有大批的国军放下武器投降。
如果不想看到那个场面,要么使出所有手段拉拢苏阳,要啥给啥。
要么趁着现在苏家军规模还算可控,与日本人联手将其剿灭。
楚云飞沉思着。
拉拢苏阳是重庆方面的事,自己给不出任何条件。
可是以重庆蒋校长生性多疑的性格,很难对一个突然冒出来的外人加以重用。
蒋校长对于非嫡系部队,消耗起来可从不手软。
苏阳又不是傻子,一旦看穿,反手打回来,国军根本招架不住。
第一种方法不可行,重庆方面也必定不会坐以待毙,那么第二种方法,联手日本人,先合力将苏家军置于死地的决定,就不难做出了。
苏家军虽然火力凶猛,但如果面对的是日本鬼子和国军不计代价的联手一击,还是有很大概率折戟。
原因无他,苏家军的数量确实太少了。
这在某些时候是一个优点,人数少意味着机动灵活。
但在某些时候,这也是一个巨大的缺陷。
坦克的装甲虽厚,可一旦被对手的重型火炮部队咬住,就会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可他楚云飞是个堂堂正正的中国军人,虽然党派不同,对八路军抱有一定的敌意,可对日本鬼子却是深深的仇恨。
这两者根本不能同日而语。
如果因为党派之争,而做出亲者痛,仇者快的事,那他楚云飞也不配做一个中国军人了!
楚云飞独自站在忻县北城墙,向着苏家军离去的方向眺望着。
上报后的利弊,在心中完整的分析一遍,最后决定将这件事瞒下来。
至于以后,国共两党之间必定会有的一战,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