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根炮管毛坯,从外表上看,与普通的钢管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如果将其横向切开,仔细观察其断面,就能隐约看到一层层不同颜色、不同纹理的金属组织,如同古树的年轮一般,记录着它不平凡的“诞生”历程。
然而,仅仅锻造出毛坯还远远不够。
这根“千层饼”炮管,还需要经过精密的内膛镗削和外圆车削加工,才能达到图纸要求的尺寸和形状。
更重要的是,它还必须通过严格的“水压试验”,以检测其在高压下的承压能力和安全性,确保其在实弹射击时不会发生意外。
在那个年代的根据地,自然不可能有专业的火炮水压试验设备。莫兴华只能再次发挥他的“土法创造”精神,设计了一套简易的水压试验装置。
这套装置的核心部件,是一个能够产生高压的手动液压泵,这是他根据系统中关于早期液压千斤顶的原理图,指导李二牛他们用厚壁钢管、活塞和单向阀等零件土法制造的,虽然效率低下,但能产生的压力却不小。
液压泵通过高压管路与待测试的炮管相连。炮管的两端则用特制的、带有密封圈的堵头进行严密的封堵。
在管路中,还安装了一个从废弃的蒸汽机或锅炉上拆下来的、经过校准的旧压力表,用来监测炮管内的水压变化。
试验开始前,先将炮管内充满清水,并排除掉所有的空气。然后,由两名力气最大的工人,轮流操作手动液压泵,缓慢而持续地向炮管内加压。
所有参与试验的人员,都远远地躲在临时搭建的掩体后面,通过一个小小的观察孔,紧张地注视着压力表上指针的缓慢攀升。
当压力表上的指针,逐渐接近莫兴华根据材料力学原理计算出的、这根“千层饼”炮管的设计安全极限压力时,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吱…嘎……”
突然,从被测试的炮管处,传来一阵令人心悸的、细微的金属扭曲或撕裂的声音!紧接着,压力表上的指针猛地一跳,然后开始缓慢下降!
“停!快停下!”莫兴华立刻大声喊道。
工人们迅速停止了加压。
待炮管内的压力完全释放后,莫兴华和王大锤才小心翼翼地走上前去,仔细检查那根刚刚经历过“生死考验”的炮管。
他们发现,炮管的整体结构并没有发生明显的破坏或变形,但其表面的某些部位,却渗出了一些细小的水珠!仔细观察,原来是在炮管中段某一层的接合处,出现了一条极其微小的、肉眼几乎难以察觉的裂纹!
虽然第一次水压试验并不算完全成功,但这根“千层饼”炮管并没有在极限压力下发生灾难性的炸裂,这本身就己经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而且,这次试验也成功地暴露出了“千层饼”工艺目前还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层间结合强度可能还不够均匀,某些部位可能存在应力集中等等。
这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为后续改进“千层饼”炮管的材料选择、改进锻焊或套合工艺(、以及增加结构的安全系数等方面,都提供了清晰的方向。
莫兴华知道,82毫米迫击炮炮管的攻关之路,依然漫长而艰险。
但“千层饼”工艺的初步成功,以及水压试验这道“鬼门关”的首次尝试,无疑为他们最终摘取这颗“战争之神皇冠上的明珠”,注入了强大的信心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