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楚云飞方面达成的“第一笔大订单”协议,如同在盘龙峪兵工厂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也为这个深山中的“红色军工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鸿*特¢暁_税′惘¨ /已.发,布′罪,薪~璋¨截^
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时间里,整个盘龙峪兵工厂都围绕着这笔特殊的“军火订单”,进行着紧张而有序的生产准备。
莫兴华深知,这次交易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物资交换,更是一场关系到根据地战略利益和兵工厂未来发展的“特殊外交”。
因此,在武器的准备和交付环节,他都倾注了十二分的小心和智慧。
对于那三门用于交换的“特供版”“盘龙峪一号”82毫米迫击炮,莫兴华在保持其基本威力和射程的前提下,对其内部的一些关键结构和制造工艺,都进行了巧妙的“技术伪装”和“参数调整”。
例如,在炮管的内膛处理上,他特意采用了一种与我军自用型号不同的、经过特殊化学钝化处理的涂层,使其表面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暗灰色光泽。
这种涂层不仅能够有效地掩盖炮管真实的材料成分和加工痕迹,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抗腐蚀性能,但其耐磨性和高温性能却比我军自用炮管的特殊渗层要略逊一筹。
在炮闩的闭锁机构和击针的材料选择上,他也进行了一些细微的调整,使其在保证基本安全可靠的前提下,使用寿命和抗疲劳性能略低于标准型号。
至于瞄准具,莫兴华更是进行了一番“精心设计”。
他提供给楚云飞的“特供版”82迫,其瞄准具的刻度盘和分划板,虽然外观上与我军自用型号相似,但在具体的刻度值和修正参数上,却进行了一些不易察觉的微小改动。
这样做,既不影响其在常规距离上的概略瞄准,但在进行远距离精确射击或复杂弹道修正时,其精度就会大打折扣。~优′品¨晓?税_惘` \已^发\布¨嶵?欣~漳\截`
除非楚云飞方面能够通过大量的实弹射击和精确的弹道测算,重新标定这些参数,否则很难发挥出这款迫击炮的全部潜力。
对于那十挺“特供版”“晋绥造三八式自动步枪”,莫兴华也同样进行了“特殊处理”。
除了按照之前的约定,选用了一批经过修复但磨损程度相对较大、寿命己近极限的旧枪管进行装配外,他还在枪机组件的某些非关键零件上,采用了一些性能稍差但成本更低的替代材料或简化工艺。
这些改动虽然在短期内不会对枪械的基本使用造成太大影响,但长期使用下来,其故障率和损坏率必然会高于我军自用的标准型号。
莫兴华的这些“小动作”,并非是出于敝帚自珍或不信任盟友,而是在当时复杂险恶的斗争环境下,一种必要的自我保护和技术保留手段。
他深知,国共之间的合作是暂时的,而未来的道路依然充满了未知和变数。在核心技术问题上,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必要的警惕。
当这批经过“精心打造”的“特供版”军火,在规定时间内生产完成并经过严格检验之后,莫兴华便按照与方立功事先商定好的秘密联络方式,通知对方准备进行交易。
交易的地点,依然设在上次那个位于根据地边缘地带、极为隐蔽的废弃庙宇。
一九西三年六月初的一个月黑风高之夜,莫兴华亲自带领着一支由兵工厂技术骨干和警卫部队组成的精干小分队,押送着第一批用于交换的武器弹药,悄然抵达了接头地点。
楚云飞方面也派出了以方立功为首的、同样精干的接收队伍,并带来了他们承诺的第一批交换物资。
整个交易过程,在双方高度的警惕和严密的戒备下进行,充满了紧张而诡异的气氛。*k^e/n′y¨u`e*d\u/.′c`o!m?
方立功首先仔细地验看了莫兴华带来的武器样品。
他虽然对这些武器的内部结构和具体性能参数不甚了解,但从其外观做工、部件的配合精度以及莫兴华自信的介绍来看,也知道这些都是不可多得的“好东西”。
特别是那门散发着凛冽杀气的82毫米迫击炮,更是让他爱不释手,连连称赞。
随后,便是莫兴华方面验看楚云飞带来的交换物资。
当那些用油布和草席包裹得严严实实的箱子和捆包被一一打开,露出了里面琳琅满目的、根据地急需的稀缺物资时,饶是莫兴华见多识广,也不禁感到一阵心潮澎湃!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堆积如山的、闪烁着暗青色光泽的优质无缝钢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