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山第三天。_晓¢税,C^M*S? !埂\新?醉/全+
清晨。
几人收拾妥当,背上背篓,拿上索拨棍就准备出发。
背篓里装着干粮、水囊,还有各种抬参工具,比如鹿骨签子、鹿角匙,小铲子、铜钱、红绳等东西。
索拨棍长约1.5米,棍子的一端系着红绳,红绳另一头系着铜钱,主要用它来剥开草丛,寻找人参,还可以用它吓走各种蛇虫,保证寻参人的安全。
当然了,它还有辟邪的作用,也可能只是心理上的作用。
一支由三人组成的放山队,正静悄悄的行走在崎岖的林间。
林间光线斑驳,汗水浸湿了他们的衣服,一群蚊虫嗡嗡地围着打转,新鲜的进口食材总是能吸引它们的目光。
也幸好他们几人是不停的走动,能在一定程度上驱逐这些蚊虫。
队伍里很安静,只有脚踩枯枝的轻响和索拨棍压倒杂草的沙沙声,偶尔还能听到几声沉重的呼吸声。
时间在三人的搜寻中悄然流逝。
这活计拼的就是耐心和眼力,需要全神贯注去干,几人目光如同梳篦,仔细地扫视着索拨棍下的每一丛草木。
可能就在下一瞬间,那株能改善几年生计的棒槌,就出现在最不起眼的角落。
张物石算是来体验生活了。^2\捌\墈_书`蛧? \哽+芯`蕞_哙*
他本想着用感知力找一找,没想到今天首接被分配了任务,他们要按照“把头”给的路线,三人并排,一齐往一个方位扫去。
那就没办法了。
他不可能说自己不想听“把头”的规矩,要自己去寻参吧?
张物石手里握着一根磨得油亮的“索拨棍”,按照刘小根给他的路线,一边走,一边用棍子拨开挡路的草丛,发出细微的沙沙声。
……
晚上。
累了一天的几人早早吃完饭就进了窝棚休息。
躺在窝棚里,张物石脑中想着用什么方法能自己去寻参。
心里想着事情,听着黑夜里虫子的吵闹声,他很久才沉沉睡去。
第二天上午。
“山神爷,开门呐!”
“门开啦!”
三人并排开,刘小根指着前方,说道:“往前走,这个方向就是几年前我们抬过人参的地方,今天有收获的几率很大,大家出发!”
看着刘小根打鸡血,张物石手握索拨棍暗自点点头。
别说,昨天他用感知力扫过,这个方向确实有人参,还是西品叶。
在这个六品叶难寻,五品叶算好货的时候,抬到西品叶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就算是发财了。
果然,还不到晌午呢,他们就发现了人参。¨丸,夲?神*栈· +嶵?芯/璋′截-更\薪·快!
铁蛋惊呼一声后身子僵硬,眼睛死死盯住前方一丛灌木下的某处。
“怎么了,铁蛋!”
“哥,把,把头,有钱串子。”
钱串子就是蛇,放山人在山里不说蛇,就喊钱串子。
“你不是有索拨棍嘛,注意着点给它弄远点就行。”
“好啊。”
铁蛋拿着索拨棍,小心翼翼的把这条钱串子弄走。
突然,铁蛋的目光被什么吸住了。
这一瞬间,他的心脏不争气的“咚咚”狂跳,几乎要从嗓子眼里蹦出来!
他手里索拨棍压下的一块不起眼的草丛里,有着一株茎秆纤细的植物,它顶端有着几片翠绿的掌状复叶,小叶中间托着一簇红艳艳的籽。
在树冠间的几缕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
又听铁蛋惊呼一声。
刘小根没好气的问道:“又怎么了?”
铁蛋咽了咽口水,没着急回他哥的话。
毕竟他哥带他进山这么多次,也就遇到那么一次人参,还只是二品叶。
这次又遇到人参了,他有点激动,他得好好想想应该怎么回这句话。
对了对了,想起来了!
他激动的吸了一口气,用尽全身力气,朝着刘小根的方向扯着嗓子发出呼喊:
“棒槌,棒槌!”
刘小根听到他表弟这么喊,双目一瞪,握着索拨棍就往前走了两步。
突然,他也想起来他还要回应呢。
“几品叶?”
铁蛋仔细看了看,道:“西品叶!”
“多少苗?”
“满山都是!”
铁蛋声音里带上了难以抑制的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