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听得咋舌不已,连忙点头。^b-i!x′i+a.6*6!6-.¨c,o+m!
他又有些不解地问道:“爹,方才在四叔面前,您为何要当着三叔的面,将那追查朱允炆的差事,主动揽到孩儿身上?你就不怕......不怕四叔见三叔查案更是在行,便顺水推舟,将此事也一并交予他去办么?毕竟,论查人寻踪,孩儿......远不及三叔经验老道。”太子朱高炽闻言,那双素来温厚的眼眸之中,闪过一丝与其外表截然不同的幽深与精明。他淡淡开口道:“瞻基,有些事,需得趁热打铁,你方才既已在你四叔面前,立下‘投名状’,他自然也想看看,你究竟有几分本事,能为他办成何等样事,此其一。”“其二,以你四叔的性情,他从不会将所有事情,尽数寄托于一人之身,他让老三清剿内患,让你追查外敌,也是希望你们两个互相有竞争感,更好的办事。”“其三,亦是为父最为看重的一点。”朱高炽声音压得更低。“为父当着老三的面,将此事挑明,便是要让他将这也告诉老二,那建文逆首朱允炆,乃是你四叔心头第一大患,其重要性,远胜于清剿京中这些乱党,他们二人,皆是野心勃勃之辈,岂会坐视这等泼天大功,落于你一人之手?”“他们定然会于暗中,各自派遣麾下最为精锐之人手,亦去追查朱允炆的下落,妄图抢在你之前,寻得线索,向你四叔邀功。&??零?点3t看2书1 ?3?追¤最/^?新=?章e`节{”“如此一来,他们原本盘踞于京城之中的不少精锐力量,便会被调离分散出去,这应天府的水,才不至于被他们搅得太浑,为父在朝堂之上,应对起来,亦能......轻松几分。”朱瞻基听得云里雾里,似懂非懂,只觉得自家父王,似乎是在下一盘很大很大的棋。朱高炽看着儿子这副茫然的眼神,不由得揉揉眉心,心中暗叹:这孩子,平日里瞧着也算聪慧,怎地一到这等权谋算计之事上,便显得......有些愚笨。也罢,日后的路,还长着呢。等他当了皇帝,先把他那两个不听话,又长的不像人样的弟弟调教好了再说。......卯时未至,天色尚是一片沉沉的黛青。皇城午门之外,汉白玉铺就的宽阔广场之上,却早已聚集黑压压一片身影。大明朝的早朝,依太祖皇帝定下的规矩,需在卯正五点准时开始。凡京中五品及以上官员,皆需在五点之前,于这午门之外,列队等候宫门开启。此刻,晨风清冷,带着几分夜露的寒意。广场之上,数百名身着各色官袍的大明朝臣,三五成群,聚在一处,压低声音,窃窃私语。!y¢o,u,p\i+n^b.o+o^k?.?c~o,m/他们谈论的,无一例外,皆是昨夜,于这应天府内,陡然掀起的那一场雷霆风暴。“听说了么?昨夜汉王殿下与赵王殿下,竟亲率京营兵马与锦衣卫缇骑,于城中大肆搜捕,言曰......清剿建文余孽。”“何止是搜捕!据闻,二位王爷得了授权,可就地格杀,无需请示!昨夜,城中数条街巷,已是血流成河,哀嚎之声,彻夜不绝啊!”“昨晚不是皇宫家宴吗?怎的突然,大开杀戒了?”“嘘......小声些,听说此事恐与那位......那位刚刚归京的明王殿下,脱不开干系。”大臣们交头接耳,人人脸上皆带着几分惊惧与不安。对于这位不曾见过的殿下,还有这场突如其来的大清洗,来得太过迅猛,太过酷烈,让所有人都嗅到一股不同寻常的政治风向。而在这群议论纷纷的朝臣之中,却有一群人,显得格外特立独行。那便是大明朝的言官集团。他们数十人,自成一阵,皆是身着品秩不高的青绿色官袍,此刻个个肃然而立,默默整理着自己的衣冠袍带,虽聚在一处,却无一人交谈,神情肃穆,自有一股凛然不可侵犯之气。 大明之言官,自太祖皇帝始,便被赋予极大的监察与言事之权。其品秩虽不高,然政治地位,却极为特殊。上至天子得失,下至百官德行,从国家军政大事,到社会民生百态,皆在其职权范围之内。他们以群体的面貌,于整个朝堂,乃至整个社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威慑力量。有时候,即便是九五之尊的皇帝,面对他们那前仆后继,动辄便以死相谏的“风骨”,亦会感到几分头疼与无力。毕竟,言官所求,非利,而为名。若皇帝当真将那死谏之人处死,往往只会污了自身“仁君”之名,反而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