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响声。
“篮球是数据,是概率。”
“是一门关于如何用最稳妥的方式,把球放进那个框里的科学。”
他用下巴指了指篮下的区域。
“站在这里出手,命中率可以超过百分之五十。”
然后,他的手又指向了三分线外。
“而在这里,哪怕是联盟最好的射手,命中率也很难稳定在百分之西十以上。”
“百分之十的差距,在一场比赛里,就是生与死的区别。”
兰比斯终于把目光转回刘枫脸上,那双眼睛里没有平日的固执与偏见,只有一种近乎偏执的冷静。
“我让你多打内线,让你去冲击篮筐,不是因为我讨厌你投三分。”
“是因为从我打球,到我当教练,这几十年的所有比赛,所有数据都在告诉我,那才是距离胜利最近的道路。”
“你可以说我眼光落后,思想僵化。”
兰比斯的声音里透着一股不容辩驳的坚定。
“但你不能说,我没有为了胜利而拼尽全力。”
他举了举手里的资料,那上面密密麻麻的,全是对手的战术分析与球员数据。
刘枫沉默着,看着眼前这个男人。
他第一次发现,兰比斯的偏执背后,并非单纯的权力欲或个人喜好,而是一套他信奉了几十年的、由无数经验与数据构筑起来的篮球哲学。
一种刻在骨子里的、属于上个时代的努力与坚持。
篮球馆里安静得只剩下灯管的低频嗡鸣。
刘枫的胸膛剧烈起伏,汗水沿着他的鼻尖汇聚,最终滴落。
他看着兰比斯,这个固执得如同花岗岩的男人,看着他手里那叠几乎可以当成武器的资料。
刘枫没有反驳,甚至没有立刻开口。
他只是用目光,从那叠资料,移到教练疲惫却依旧锐利的眼睛上。
“教练,你的数据,没有错。”
刘枫的声音平静下来,沙哑感褪去,只剩下清晰。
“站在篮下出手,确实是得分最稳妥的方式。”
兰比斯的眉头没有舒展,反而因为这句认同而拧得更紧。
他不相信这个被他定义为“三分痴迷者”的年轻人,会如此轻易地认同他的篮球哲学。
这更像是一种暴风雨前的宁静。
“但数据,没有计算另一个东西。”
刘枫伸出一根手指,指向了空无一人的观众席方向,仿佛那里站着一个无形的防守者。
“空间。”
这个词很轻,却在空旷的球馆里产生了回响。
“当我们的内线挤满了人,对手的防守也会同样收缩。”
“他们会肆无忌惮地堵在禁区,因为他们知道,外线没有威胁。”
刘枫往前走了一步,脚下的木地板发出轻微的呻吟。
他与兰比斯的距离更近了。
“你说的百分之五十命中率,是在空位,或者一对一的情况下。”
“如果凯文·乐福每次拿球都要面对两个,甚至三个人的包夹,他的命中率还剩多少?”
这个问题,像一颗精准投出的石子,击中了兰比斯篮球哲学的核心。
兰比斯当然懂这个道理。
空间拉扯,这是篮球战术里最基础的概念之一。
但他根深蒂固的经验告诉他,将进攻的发起权交给一个命中率不稳定的外线射手,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赌博。
他宁愿相信内线肌肉的碰撞,也不愿意把胜利的希望寄托在外线那虚无缥缈的手感上。
“所以,你还是觉得你应该在外面浪投?”
兰比斯的声音依旧冰冷,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讥讽。
“不。”
刘枫摇了摇头,目光坦荡得没有一丝杂质。
“我不是执着于出手。”
“我是要用我的投篮威胁,把防守我的人,从禁区里拉出来。”
“我的存在,不是为了我自己得多少分。”
他的声音提高了一些,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自信。
“是为了让乐福或者艾尔的出手,变得更容易。是为了把你信奉的百分之五十,变成更稳的百分之六十,甚至更高!”
兰比斯瞳孔微微一缩。
他死死盯着刘枫,仿佛想从他脸上看出一丝虚伪或动摇。
但他没有看到。
刘枫的眼神里,只有一种纯粹的、对战术的理解,与对胜利的渴望。
这股渴望,与他自己办公室里那堆积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