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内,雕梁画栋,奢华至极,尽显皇家威严。/k\a/y?e¨-¨g\e`.·c+o+m`粗壮的殿柱之上,金龙盘旋,龙须仿若在微风中轻轻飘动,栩栩如生,恰似随时都会破壁腾飞一般。空气中,龙涎香的馥郁与大臣们朝服上的熏香相互交融,使得整个宫殿的氛围压抑得让人窒息,胸口仿若压着巨石,喘不过气来。崇祯皇帝端坐于龙椅之上,努力挺直脊背,试图展现出天子的威严。然而,他那浓重的黑眼圈,却将他近日的疲惫暴露无遗,深陷的眼窝仿佛能藏下两枚核桃。他重重地叹了口气,这声叹息饱含无奈,随后慢悠悠地伸出手,翻开桌上那本泛黄的账册。账册的纸张边缘磨损严重,犹如被老鼠啃咬过一般,上面详尽记录着大明朝千疮百孔、岌岌可危的财政状况。
“上月宣府镇加急奏报,军需短缺竟高达二十万两白银。再瞧瞧这国库……”崇祯皇帝猛地将账本狠狠摔在蟠龙案上,力气之大,使得朱砂砚中的墨汁四溅,在案几上洇出一片乌黑的污渍,“现银还不足五万两,去年工部修缮三大殿时虚报的三十万两亏空,至今仍无法补上!”
大臣们听闻此言,瞬间噤若寒蝉,整个乾清殿安静得可怕,唯有温体仁轻轻摩挲翡翠扳指发出的细微声响,在这死寂的空间里显得格外突兀、刺耳。林宇目光冷峻,不由自主地回想起去年之事。彼时,工部尚书因贪墨巨额款项遭弹劾,朝堂瞬间炸开了锅。而带头弹劾之人,正是眼前的温体仁。弹劾之时,温体仁言辞恳切,义正言辞地痛斥工部尚书的贪腐行径,引得诸多大臣纷纷附和。然而,这场弹劾闹得沸沸扬扬,那消失的三十万两银子却如石沉大海,至今毫无下落。民间早有传言,称温府新修的花园中,假山怪石造型奇特,皆从遥远的太湖运来,这一趟耗费的人力物力不计其数,所花银钱必定不是小数目。如此想来,这笔失踪的巨额银子,或许与温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五年前试行‘摊丁入亩’,此政策仅推行三个月,便因各方阻力被迫叫停。老百姓的税负未曾减少,国库依旧空虚,一两银子都未增加。”崇祯突然冷笑一声,笑容中满是苦涩与愤懑,指甲不自觉地深深掐进龙椅扶手,仿佛欲将心中的不甘与无奈尽数发泄出来,“各位爱卿,如今我大明朝内忧外患,这困局究竟该如何破解?”此话一出,朝堂之上瞬间乱作一团。大臣们迅速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地聚拢在一起,交头接耳,一时间,嗡嗡声不绝于耳,整个乾清宫都被这喧闹的声浪所淹没。户部侍郎郑大人满脸通红,额上青筋暴起,正为背后江南商贾的利益据理力争。他说得慷慨激昂,双手在空中挥舞,似要将心中的诉求一股脑儿倾吐出来,大有不将对面的工部郎中说服便不罢休的架势。而一旁的礼部员外郎则眼神闪烁不定,身子微微前倾,与身旁的同僚小声嘀咕着,还不时用余光偷偷瞄一眼坐在龙椅上的皇帝。他心中正反复思量,如何表态方能在各方势力之间游刃有余,既不得罪朝中权贵,又能为自己捞取最大好处,那模样,恰似走钢丝一般,每一步都小心翼翼。林宇站在一旁,冷眼旁观着眼前这混乱的场景,心中暗自苦笑。他回想起三年前试行的“矿税新政”,那本是一项从富商手中征税、充实国库,以缓解财政危机的良策。新政刚一出台,林宇满怀期待,认为可借此扭转朝廷日益窘迫的财政局面。`我*得?书-城′ .已!发_布¨最/辛^璋^劫!然而,谁能料到,仅推行半个月,便被一帮官员以“伤民”为由强行废止。林宇心里明白,这些富商大多是温体仁的门生故吏,在温体仁这棵大树的庇护下,轻而易举地避开了税收,继续逍遥自在地大肆敛财。
更不必提去年提议铸新币之事。彼时,私铸货币之风甚嚣尘上,市井闾阎,诸多不法之徒受暴利驱使,如蝇逐臭,肆意私铸钱币。大量粗制滥造的劣质货币,似汹涌暗流,毫无阻碍地涌入市场,搅乱了原本井然有序的经济秩序。一时间,物价犹如脱缰野马,直线飙升,百姓生计艰难,民生陷入泥沼,苦不堪言。林宇身为朝中屈指可数的有识之士,见此乱象,忧心忡忡,与数位志同道合、目光如炬之人,紧闭门户,日夜钻研。他们遍览历代典籍,细究当下经济形势,反复权衡利弊,最终笃定,发行新币乃是拨乱反正、稳定经济秩序的不二良方。
然而,当这凝聚心血的方案满怀期许地呈至朝堂之上,恰似巨石投入静谧湖面,瞬间激起千层浪。御史台的一众守旧官员,仿佛被触及逆鳞,一个个义愤填膺,口诛笔伐,将这一方案斥为“乱祖宗法度”。他们身着庄重官服,正襟危坐,摇头晃脑地搬出一堆尘封已久、不合时宜的典章制度,好似这些陈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