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完阳光灶的事,党建国照例去大棚巡视。!微¢趣′暁!说^ ·勉,肺+阅·毒?
崔二分真是个敢想敢干的“赌徒”!他正在试验一项大胆的技术——西瓜“二茬法”。
原理是剪掉第一批瓜的老藤,利用根部萌发的新藤蔓再次结果。
风险不小,一旦失败,这笔投入就打了水漂。
崔二分却信心满满,几乎把能用的棚都押上了。
当然,他也没完全“梭哈”,玻璃大棚里则稳妥地改种了豆角和更娇贵的白兰瓜,算是分散风险。
党建国仔细检查了秧苗长势、温湿度控制和水肥管理,没发现大的纰漏,对崔二分的执行力和精细化管理颇为满意。
嗯,朴实无华且高效的一天。
第二天,党建国又来到高压锅厂。
昔日的技术骨干曾三牛,如今己是副科长级别的厂长。
身份转变带来的责任感和荣誉感,让他整个人如同上紧了发条,工作激情爆棚。
在党建国几次“抓大放小”、“管流程重于管操作”的点拨后,曾三牛也迅速成长起来,不再沉迷于亲自抡锤焊接,而是将精力放在了原料质检、生产流程监控、工艺改进和工人排班上,整个厂子运转得更加规范有序。
至于销售?
目前还是纯计划模式:优先保障高原部队,其次是部委机关和大型厂矿的食堂。
民用市场?产能还远远满足不了计划内的需求,暂时不考虑。
党建国看着井然有序的车间和曾三牛一丝不苟的样子,深感欣慰。
想到未来还有更多产品,比如即将推广的阳光灶、可能的面条机、甚至青蒿素相关设备需要落地生产,党建国找来刘侠:
“老刘,通知赵有才,开始储备建材!水泥、木材、砖瓦,按扩建两个标准车间的量备着。设备采购清单也同步启动,和科工委设备处对接好。”
刘侠有些迟疑道:“党科长,这设备和建材…计划指标不好搞吧?排期也长。¢看-书+君? ?已*发-布^罪!新\章,劫,”
党建国摆摆手,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底气的说到:
“计划指标?走科工委的特批加急通道!设备处那边我去打招呼。
告诉他们,我们民工科要上的项目,是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创造利润、能反哺科工委的项目!插个队怎么了?种苹果部长都点头支持的事儿!”
他顿了顿,补充道,
“为什么我们有这个底气?”
他扳着手指头,如数家珍般道出民工科如今的“分量”,科工委的钱袋子:
“整个科工委,有几个部门能像我们这样,不仅不伸手要钱,还能大把大把往回赚利润?120多万的西瓜钱是白赚的?高压锅的利润也在滚雪球!
我们是科工委的‘眼珠子’!想捣乱?问问种苹果部长答不答应?”
至于党建国,现在有点小嚣张,看看现在遍布的“人情债”:
农业口: 冬季蔬菜大棚技术(虽然还在完善)、木薯战略信息(这可是天大的人情!)。
外贸部(王利民):米麦套利这两年赚了不少,而且还搞来了粮食。
教育口: 接收安排实习生,提供实践基地(胡自强等),更不要说乡村老师的计划了。
卫生口: 青蒿素信息(虽未验证,但己引起关注),还有赤脚医生方略。
工业口: 兵工铲订单养活了多少配套小厂?
高原部队/后勤: 高压锅解决了吃饭大问题,阳光灶即将再立新功。
更上层:
那几封信和那三颗大印,对大长老而言,何尝不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和期许?这份“人情”,价值无可估量。
年龄是短板,实力是硬道理:
“真以为我党建国现在说话没分量?也就是年纪太轻,资历不够!否则,凭这些实打实的功劳和效益,一个正式的处级位置,早就该给了!”
刘侠听得心潮澎湃,腰杆都不自觉挺首了:
“明白了,党科长!我这就去办!保证把建材和设备的事落实得妥妥帖帖!”
胡自强己经利用优化思路做出了十几个性能更稳定的二代阳光灶。.微-趣`小′税?徃. \首_发¨
党建国感觉数量够用了,再次叫停生产,让他专心去攻克材料轻量化和自动追光的难题。
农场食堂率先用上了阳光灶预热热水,虽然在大冬天无法完全替代煤炭,但实实在在地减少了燃料消耗,工人们都觉得这“聚光锅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