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爱卿有何事?”
严颢从袖中取出一份文书,双手呈上:“陛下,这是昨日刑部大堂上,陆临川一案的审讯记录,各方均己签字画押。”
贴身太监魏忠连忙转递。
姬琰接过,随手翻看,起初神色平静,可越看眉头皱得越紧。
“这……怎么可能?”
他眼中浮现一丝不可思议。
记录上清清楚楚地写着,当堂对质,杜明堂漏洞百出,连文章中的典故都答不上来。
这案子,难道真有猫腻?
他心中有些动摇。
杜明堂是杜文崇的儿子,而杜文崇又是清流领袖……难怪清流党人竭力阻止彻查。
姬琰面色阴晴不定,心中掀起惊涛骇浪。
赵汝城适时上前一步,又呈上一份奏折:“这是陆临川昨日当堂所作的《六国论》,用以自证,请陛下御览。”
姬琰展开一看,刚读开头,便目光一凝。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秦”二字,让他很轻易就联想到了近日朝中议论的事。
稍通文事的人都知道,今人写古史,不可能只是为了伤春悲秋,定然另有所指。
此文开宗明义,凝实雄浑,有大家之风,不错,就是不知道见识如何,是否有真才实学……继续往下看。
策论文章与骈赋不同,更重经世致用、切中时弊。
其核心在于洞察问题本质、论证严谨扎实,语言以简洁明晰为要,舍弃骈赋的浮华雕琢,首指现实要害。
这篇《六国论》完美的契合了这点。
姬琰读完之后,不由心头一震,如拨云见日、茅塞顿开。
好文章!
这等雄文,岂是抄袭之人能写出来的?!
严颢见皇帝神色震动,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沉声道:“陛下,还有一事。”
姬琰抬头:“讲。”
严颢缓缓道:“昨夜,刑部大牢中,有人欲刺杀陆临川……”
他简要陈述了一遍陆临川遇刺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