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可行性嘛...“1. 科学基础: 凝结核理论1930年代由贝吉龙(Bergeron)、芬德森(Findeisen)等人提出并验证。,k-a′k.a-x`s.w^.!c+o.m,荷兰、美国均有实验室成功案例。IG法本完全具备高纯度碘化银或干冰的工业化制备能力!” 粉笔重重指向化学博士。
化学博士脸上的倨傲变成了惊愕,他显然没想到我会如此了解这些前沿理论。
“2. 载体平台:” 粉笔指向克虏伯工程师和陆军中校,“现役37mm Flak 18/36高射炮,稍作改造(增加仰角调节范围、优化弹体气动),即可作为理想发射载具!弹头借鉴烟雾弹或照明弹设计,内置延时引信和扩散装置,装填碘化银或干冰颗粒!技术成熟,改造快!”
克虏伯工程师眼中精光一闪,飞快地在笔记本上计算起来。
“3. 弹道与起爆:” 粉笔指向年轻的火箭工程师,“冯·布劳恩博士的团队拥有顶尖的弹道计算能力和引信技术(为A系列火箭开发)。确保炮弹在3000-5000米目标云层高度精准空爆,均匀播撒催化剂!空爆引信精度是关键!”
年轻工程师兴奋地点头,仿佛接到了最刺激的挑战。
“4. 气象预测与目标选择:” 粉笔指向空军气象上校,“空军遍布欧洲的气象站网络提供基础数据。但需要渗透或破译盟军(尤其是英国)的全球气象电报网络,获取更精准的大气环流模型!锁定湿度饱和、上升气流活跃的层积云或雨层云作为作业目标!预测精度决定打击效果!”
气象上校的脸色变了,从质疑变成了凝重,他意识到了这个项目的战略价值和对情报的空前依赖。.8*6-k.a,n~s-h*u*.′c\o.m¨
“‘波塞冬之吻’作战构想:” 我的声音如同冰锥,刺入每个人的耳膜。
“战术级”
“例1: 西线阿登森林(Ardennen)。我军装甲集群(Panzerkeile)突破前夕,在敌军增援必经之路制造持续暴雨!道路泥泞化,迟滞敌方机械化部队数日!为我军创造绝对时间窗口!” (类似1944年突出部战役德军因天气受阻的反向应用)
“例2: 低地国家(Niederlande)。选择河流(如莱茵河支流)汛期,在关键河段上游实施催化增雨!人为制造洪峰,冲毁下游敌军后勤枢纽、铁路桥梁!” 粉笔在黑板上划出洪水淹没的示意图。
陆军中校的身体微微前倾,眼神锐利起来。
“战略级”
“例1:粮食战争(Nahrungskrieg)。” 我的声音带着一种冷酷的毁灭感,“持续在敌国核心农业区(如…乌克兰粮仓)制造反常干旱或洪涝!破坏耕作周期,摧毁粮食产量!饥饿,是比炸弹更有效的武器!” 我看到IG法本的化学博士打了个寒颤。
“例2:岛国窒息(Insel-Ersti)。” 我的目光仿佛穿透墙壁,投向英吉利海峡对岸,“针对特定岛国(Gro?britannien),在其全境周期性、高强度实施人工雨季!瘫痪交通、摧毁农业、引发疫病、瓦解民生!配合我们的潜艇封锁(U-Boot-Blockade),将其彻底拖入泥沼!” 会议室里一片死寂,只有窗外的雨声和粗重的呼吸声。
“例3:心理碾压(Psychologische Zermürbung)。\b_a!i`m¢a-s/y+.+c·o`m¢” 我最后抛出无形的利刃,“宣传机器开动!让盟军民众相信,德意志己掌握操控天象的神罚之力!他们的苦难,源自上帝的惩罚和我们无上的科技!配合V2火箭(Vergeltungswaffe 2)的‘天罚’形象,彻底击垮其抵抗意志!”
巨大的震撼如同实质的冲击波在会议室里回荡。所有人都被这宏大的、邪恶的、颠覆性的战争构想惊呆了。这不是传统的钢铁碰撞,这是操控自然的权柄,是降维打击!
“资源与风险” 我打破沉默,声音恢复冷静。
“资源竞争: 元首偏爱V2等‘奇迹武器’(Wunderwaffe)。但‘波塞冬之吻’成本极低!” 我精准报数,“单发增雨弹成本≈常规高爆弹+少量碘化银(或干冰)!初始启动资金,只需从‘铀计划’(Uranprojekt)中分流20万帝国马克!微不足道!预期回报?6个月内可见战术验证效果!” 这个数字让陆军中校和克虏伯工程师都松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