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剑上殿,这份荣耀连王侯贵族也未曾享有。
众人皆知,即便西王八公,乃至皇室亲王,也不得佩剑入殿。
接下来的封赏更令人期待!
然而,就在得知粮库被毁时,老皇帝曾一度沮丧,甚至埋怨上苍未能赐下一位如冠军侯般英勇的大将。
如今,贾瑄以卓越战绩出现在他面前,他怎能不重用?
老皇帝笑问:“贾爱卿,想要何等封赏?但凡不过分,皆可满足。”
群臣纷纷劝阻,认为此举不合规矩。
就连太师也建议先授予贾瑄五品官职历练,老皇帝无奈应允。
此时,贾瑄上前禀报:“陛下,末将尚有一事陈奏。”
“回京途中,末将遭遇刺客伏击,若非近卫拼死护佑,恐己遇害。”
老皇帝震怒:“谁竟敢如此大胆,在京都外行刺?”
平日沉默寡言的秦相此刻悠悠开口:“或许是针对方雷,有人不愿他活命,以免 暴露。”
此话一出,多位重臣神情微变。
贾瑄默默记下这些人,显然刺杀事件与他们脱不了干系。
老皇帝转向太师询问意见。
太师眯眼轻笑:“秦相所言或许不假。”
贾瑄默默无语,心底暗骂一声老狐狸。
这次刺杀,是针对他和方雷的。
这些老狐狸个个演技精湛,但他一时之间还真瞧不出幕后之人。
于是,贾瑄接着说道:"陛下息怒,此事末将己查明,乃刺客所为。
臣愿领军征伐辽东,剿灭鞑靼,收复辽东三州!"
此话一出,群臣震惊,议论纷纷!
无论是武将还是文臣,全都瞪大了双眼,满脸难以置信。
就连一向从容的太师也露出了些许震动之色。
"陛下!万万不可啊!"太师率先出声反对,"如今大周内患未平,外敌环伺,若贸然对辽东用兵,一旦匈奴或南越趁机大举入侵,我们该如何应对?"
"没错陛下,内外交困,分兵作战绝非良策!"其他大臣也相继跪下劝阻。
太师进一步提议:"与其让将士们流血牺牲,不如以财物议和,这样既保全了兵力,又能让百姓安居乐业。”
秦相轻叹:"割地求和,无异于抱薪救火。”
群臣争论激烈,但毫无疑问,支持开战的武将和文官看向贾瑄的目光多了几分欣赏与认同,那是志同道合者的目光。
不过,贾瑄此举并非出于好战之心,也非对鞑靼有深仇大恨,只是想借此建功立业罢了。
若他选择经商,或许早就站到太师那边主张议和了。
从这个角度看,贾瑄无疑是个极端的利己主义者,但这并无过错。
就在群臣争执不下时,突然传来急报。
"八百里加急!"
一名士兵飞驰入宫,在西海归一殿前下马快步进殿,高呼:"陛下!八百里加急!"
"鞑靼新王即位仅三月,便率军南下,连破十城!"
“守将一等伯牛继宗退守山海关,鞑靼在山海关外百里驻扎,意图未明,一等伯请求陛下增派援军。”
此界中,山海关外即为辽东三洲。
然而,辽东三洲己失多年,一等伯牛继宗受命前往鞑靼边关后局势略有好转,收复十余城。
目前,战局不利,鞑靼南下,己攻破十数城池,牛继宗只能退守山海关,形势危急。
一旦山海关失守,鞑靼将首逼京都,山海关堪称大周对抗鞑靼的最后一道屏障。
“陛下,请允准老臣前往敌境议和,以免更多伤亡!”
太师迅速 。
“陛下,恳请发兵山海关,一举歼灭鞑靼,收复辽东三洲!”
秦相亦不甘落后。
老皇帝装作沉思片刻,猛地拍案,高声宣布:“秦相任征辽左元帅,程某、萧媛漪任右元帅(副帅),贾瑄任征辽主将,七日后集结十万大军,增援山海关,一举夺回失地!”
太师脸色骤变,仍欲开口争辩。
老皇帝拔剑斩断桌案,怒喝:“今日竟有刺客潜伏皇城附近行刺西王八公府的血脉,明日岂不会闯入宫中取朕首级?何太师,你是想害死朕吗?!”
何太师哑口无言。
“凡阻挠北伐者,一律格杀勿论!”
群臣无不胆寒。
何太师目光深邃地瞥向贾瑄。
“贾瑄!”
老皇帝唤道。
“末将在。”
贾瑄上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