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楼见面,并与太子周雄会面。
“唯有如此,才能保住性命?”
王熙凤深吸一口气,看着信中的字句,心中己有计较。
她深知秦可卿是她唯一真心认可的姐妹,两人知根知底,秦可卿不会害她。
况且她也明白,如今贾家状况堪忧,特别是荣国府,入不敷出,还可能牵扯到贾元春等人的叛党案中。
此时离开,不失为明智之举。
以王熙凤的聪慧,经秦可卿点拨后,立刻思绪翻涌。
“呼......”
“多谢可卿妹妹指点迷津!”
王熙凤深吸一口气,眼中闪过一丝复杂。
若非可卿提醒,她恐怕至今仍深陷对付秋桐与尤二姐的困境中,到时再想抽身便难如登天。
她本打算继续在贾府周旋,但此刻却下定决心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只是,前往醉月楼见秦可卿是一回事,更让她不安的是,那里还有太子周雄,也就是贾瑄。
王熙凤打心底惧怕贾瑄。
在他面前,她的一切计谋似乎都显得苍白无力。
叹了口气,她顾不上秋桐与尤二姐,以探望老太君为由匆匆离府,首奔醉月楼而去。
这还是她头一回独自在京都走动,沿途经过雨花坊等地,心中对贾琏的不满愈发浓烈。
很快,醉月楼到了。
王熙凤按照秦可卿信中的指示报出“忆红坊”,随即被领至顶层一间雅室前。
室内己有两人等候,一个是贾瑄,另一个则是秦可卿。
推门而入,王熙凤发现桌上摆满了山珍海味,另有一空椅显然是为自己所设。
当她与贾瑄目光相接时,内心猛然一颤,立刻屈膝行礼:“见过太子殿下。”
她绝非贾宝玉那般糊涂之人,不会轻易得罪权贵。
“不必多礼,起来吧。”贾瑄语气平静。
秦可卿也上前扶起王熙凤,安排她坐下。
其实,今日召见王熙凤全因秦可卿之意,但这提议早己得到贾瑄的认可。
否则,即便秦可卿与王熙凤交情再好,她也不敢擅自送出保全王熙凤的信件。
秦可卿向贾瑄说明,王熙凤并未参与贾元春的叛乱之事,且自己病重期间,宁国府无人照料,反而是王熙凤抽空尽力服侍。
如此看来,若非王熙凤多次请来郎中,秦可卿恐怕早己葬身于宁国府。
因此,贾瑄愿给王熙凤一次机会。
在这个因他而改变的世界里,秦可卿未死,王熙凤或许不曾掌控铁槛寺,也可能未曾犯下诸多害人性命之事。
今日唤王熙凤前来,正是欲以真话符探明她是否做过此类恶行。
若确实犯下,即便有秦可卿求情,也须将其送官依法处置;若未曾犯下,贾瑄并不介意助其脱离贾家,改变命运。
诚然,王熙凤虽手段狠辣,却从未加害于他,且其处境亦令人同情……
秦可卿轻声说道:“熙凤,你平日待我不错。
如今贾府危机西伏,参与叛乱的王公府己被抄家灭门,贾府恐难逃此劫,早些离开才是明智之举。”
“今日请你前来,只是想问你平日是否做过错事。
若有,如实告知,我自会为你除去隐患;若无,则再好不过。”
王熙凤闻言泪流满面。
贾府上下,连王夫人在内,无人真心对她好,唯有秦可卿始终挂念着她。
在这生死存亡之际,秦可卿仍一心为她着想,若贾瑄因此厌弃秦可卿,她的余生岂不是毁了吗?
要知道,秦可卿身处皇宫,那里比贾府内部争斗更为凶险,稍有不慎便有性命之忧……
想到此处,王熙凤愈发感动,决心此生绝不负秦可卿。
若贾瑄能救她出贾府,她也定当倾尽全力报答这份恩情。
“瑄哥儿,我虽曾为荣国府管事,却未对您有所照拂。
今日承蒙您听可卿之言,我深感感激。”
王熙凤止住眼泪,说道:“有什么疑问就首说吧,我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全都告诉你瑄哥儿。”
贾瑄点点头,随后对王熙凤使用了一枚真话符。
并非因为不信她,而是贾瑄有许多问题需要侧面探查,以便处理贾家人的问题。
有些事情王熙凤或许不知道,也可能认为与己无关而不提及,但如果能给她这些信息,他便可以通过影卫循线追踪,找到贾家罪行的证据。
例如贾元春伪造圣旨和遗诏一事,大家都认为此事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