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大丫得了郡主的封号,自然高兴。!咸_鱼-看+书. `已*发~布-最~新¨章/节.
本来镇南王封姜大丫为县主,不过是想将薛肃跟自己深度捆绑,没想到她倒是个会蹬鼻子上脸的。
不仅组建商队沿海北上,将南方的货物运送到北方,却从北方运来了大量的铁矿石。
镇南王听说她居然运来了很多铁矿石,激动的连连咳嗽了起来。
姜大丫笑着说:“父王,不要激动,我们有了这些铁矿石就可以打造出来更多的兵器,我听说有些金属混合到一起,可以打造出更锋利且不容易生锈的兵器。”
镇南王手下自然也人才济济,他立刻让人去办了。
他从姜大丫手里买铁矿石,然后吩咐匠人制作成兵器,并且还从北方重金聘请了一个冶铁的师傅,这师傅带着徒弟们不停地做试验,势必要制造出郡主说的更锋利且不容易生锈的材料。
后来还真被他们给做出来了,镇南王十分高兴,给老师傅他们一些赏赐,当然也没少的了姜大丫的赏赐。
姜大丫也笑的像只小狐狸,自己做东西,镇南王掏钱,真棒。
半个月后,姜大丫的内陆商队将边城的红薯给引进到孤城来了。
听说红薯可以亩产千斤,又激动的连连咳嗽。|微!?|趣?$1小′μ说#>网:? ?&无&]错??内??_容?!o
民以食为天。
“福禄,你可真是父王的大福星。”镇南王高兴的一点都不吝啬,开了自己的库房,让姜大丫随便挑。
姜妙妙着实没想到镇南王竟然这么大方,看来看人还真不能看一面。
他们跟镇南王的利益相冲突时,他们是敌人。
现在他们的利益一致,就变成了自己人,他对自己人确实够好的。
她笑着说:“那也是父王领导有方,这孤城百姓可真有福,有父王这样的好王。”
镇南王被夸了,自然高兴。
姜妙妙看在镇南王对自己人不差,对百姓也不差的份上,趁机提出了双季稻种植法。
镇南王尝过甜头,立刻让手下的幕僚去处理这事。
那幕僚对姜妙妙十分恭敬,请她去吃饭,虚心请教双季稻的事。
姜妙妙吃饱喝足,这才跟他说起双季稻来。
其实她也没种过地,不太清楚,知道的一些都不过是纸上谈兵而己。
不过,那幕僚需要的就是纸上谈兵的功夫。
听她说留茬、放水,施肥,他都能听得懂。
只是,肥去哪里弄?
姜妙妙顿时来了精神:“要不要我让商队从波斯那边进口一些肥料过来?”
幕僚瞪大了眼睛:“真的可以?”
姜妙妙点头,有些敷衍:“应该没问题。?微^趣?小??说??? ?追}o最?新§?章>节£”
“那你少弄一些过来,我们先做做试验,成功了再说。”
“没问题。”姜妙妙心里有些小高兴。
她这不就可以从商城里购买肥料,卖给镇南王,赚差价吗?
她这个中间商可真的要赚大发了。
当幕僚看到一颗颗圆滚滚的肥料,眼珠子都要瞪大了。
“这、这种肥有什么劲?”
“试试不就知道了?”姜妙妙眉毛一挑,对自己的肥非常有信心。
于是,那幕僚试验双季稻,他自然也不是傻子,按照常规的方法留了一块田,又用农家肥留了一块田,还有一块田是用了姜妙妙的肥料。
很明显,用了农家肥和复合肥的田里,又冒出来的秧苗看起来更壮一些,青的发黑,可见肥力很足。
等到接穗的时候,农家肥明显有些后劲不足,但复合肥却稳定发挥。
什么都没放的田里,秧苗发出来之后一首都很稳定,稳定的又黄又瘦,没有苗哪里有果?
最后的结果是复合肥胜出。
幕僚把自己的试验成果摆在镇南王的面前,镇南王激动的手都在发抖。
流水一般的赏赐都搬进了姜妙妙的府邸。
她又趁机提出了扩大养殖,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理念。
镇南王都很认真对待她的建议,跟幕僚商议,没有专业人员,还张贴告示,招贤纳士。
天下有志之士何其多?
能人又何其多?
镇南王招贤纳士并不难,很快就将姜妙妙说的建议给落实下去。
姜妙妙闲着没事,也跟着走访了镇南王的封地。
她发现了这里土地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