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晴吓了跳,赶紧往二哥后面躲。
“你躲什么,我今天非得打死你,省得你死在外面还要老娘担心。”
月晴见她还要来拉自己,连忙围着二哥跑,边跑还边喊着:“娘,这不能怪我们,我们也想回来,是镇上的方大人把我们抓过去了。”
侯玉芬吓了一跳:“什么,方大人?那镇老爷为什么抓你们,你们给我老实说,到底干什么去了?不然我今天非得打死你们。”
月晴狡辩:“我们没干什么,一直很老实,不信你问二哥,我可是一直跟着他。还有呀,娘,你干吗只打我,二哥也和我一样晚回来呀。”
赵承启对这个后娘并是不很亲,平时若是侯玉芬骂他,他多半是骂不还口的,侯玉芬对老大老二这两个赵大勇前妻的孩子并不是很上心,总是偏心自己生的孩子,老二还没说亲,老三已经在寻摸着了。偏心是偏心,但若说打,还真没挨过。
侯玉芬对这个老二也不是很亲,她总觉得这个老二想的多,并不是个老实的。相比起来,老大要顺眼很多,对自己也孝顺,老大媳妇也孝顺。
赵承启不是不孝顺,侯玉芬之所以是觉得老大孝顺,多半是因为老大常在家里,从小家里的活计分担的最多,没娶媳妇前,端茶倒水洗衣服之类的活都是他干,娶了媳妇以后,侯玉芬更是连灶台旁都没挨过。
赵承启呢,家里还富贵的时候,赵承启常在镇上读书,家里没钱了以后,赵承启则整日里抄补贴家用。其实他对家里的贡献要比老大多,但看在侯玉芬眼里,则觉得赵承启又不是自己的儿子,当家确拿着钱给他读书,自己有些吃亏。老三也读书,可惜没有赵承启读的好,侯玉芬多少有些不平衡。
赵承启本身就聪明,对这些都明白,他并不是很在乎这些。读过几年书,眼界自然比大字不识一个的侯玉芬要强。再说侯玉芬在眼里算是比较称职的后娘,自己亲娘去的早,侯玉芬嫁过来的时候他还很小,侯玉芬在吃穿上从来没有苛待过他。虽然不操心自己的婚事,但大哥的婚事还是操心着办了,再说自己也没打算现在就成婚。
侯玉芬见月晴拿老二当挡箭牌,立马质问道:“那老二你说,你们今天干什么去了。你说你好歹读了几年书,怎么这么不懂事,怎么能带着妹妹胡闹,你妹妹这还受着伤,你说妹妹要是有个万一可怎么是好?你咋那么不懂事呢?这么些年的书都白读了吗?”
赵承启听侯玉芬如此骂,也没有生气,只心平气和的把今天在镇上发生的事情仔细的说了。
众人听完都有些不敢相信。
大哥叫道:“什么,你们在大街上被官差抓走的?还差点被方大人打了板子?”
赵承启一通安慰后大家知道没出什么大事倒也安心。
赵大勇:“那姑娘好好的怎么会给你那么好的药?”
这话得月晴回答:“谁知道呢?我看她很是宝贝她那兔子,可能那些个有本事的人都会这样。而且我看姑娘长的那么看,说不定是仙女呢?”
侯玉芬则问道:“你以前怎么不说?”
月晴回答的理所当然:“我都听她说了那是好东西,那哪能随便拿出来。原先就想着,自己需要的自己偷偷用,谁知道还能惹祸。娘,你也别再怪我,我这次也知道错了,在镇上可差点没把我吓死。以后我可再也不敢了。”
侯玉芬:“知道错了就好,看你以后还敢不敢。”
“不敢了不敢了。”月晴一边回答一边庆幸,心道家里这道坎应该算是过了,还好原主在这个家里很是受宠,唯一责怪自己的娘亲也是重重拿起,轻轻放下。
还没感动完,侯玉芬又问道:“那钱呢?”
月晴哦了一声,赶紧从衣服里将早已分开放的五百两银票拿了出来。
“都在这里了,娘,我今天在路上就在跟二哥商量,这么多银子,咱们放在手里肯定遭人惦记,不如买成东西安心。”
赵承启心道我什么时候跟你商量过,只是听你提起而已,自己可没有擅自做决定。
果然侯玉芬骂道:“你们两个孩子懂什么,我告诉你,只要我和你们爹还活着,家里的钱就轮不到你们作主。”
月晴不愿意了:“那不行,娘,这钱可是我得来的,我要是没救那兔子,哪里会有这些钱。再说我说买成东西也是为了家里考虑。”
赵大勇道:“这两孩子说的有些道理,这么多银子确实容易遭人惦记,可以留一些,但不能留太多。”
月晴忙点头:“对对,留上一些作为家里用度,其他的都给家里添东西。”
侯玉芬虽然时常撒泼,大事上还是会听丈夫的。
“那你说,想添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