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我目瞪口呆之余,挣扎着说,“那曹姐姐……”“是啊。′2-八\看·书`惘! -耕.薪?最,筷·”燕子低下头,踢着脚边的小石子,“曹姐姐辞职去了东北,然后又去了海南,回到黄土的时候是三年前。表面上看上去她也没有什么,只是不爱说话,也不笑,瘦了很多很多,也没有办法出门工作。”
天色慢慢暗下来,街上的灯一盏盏亮了,路边的那些熟食摊也拉了灯,亮晶晶的。忽然,我灵光一闪,“啊,方烧腊!”我想起来了,在哪里见过曹姐姐,在方烧腊的家里。那个凌晨,我,林红,还有小姑姑。
是的,那个和方烧腊在一起的女子就是曹姐姐。燕子只知道曹姐姐后来终于打开心结,重新恋爱,终于结婚。还考上了公务员,周末在街市摆了摊子卖冰粉。她困惑曹姐姐这样的人为什么会爱上方烧腊。我当然知道曹姐姐有爱上方烧腊的充足理由,后来我还知道了他们是如何相遇的。
据说,那是一个夏天的午后,林红的弟弟结婚,方烧腊带了一大筐烧腊去祝贺。/秒/蟑^踕/暁¨税?枉_ .追?醉~薪¢漳/截\他骑了一辆28圈的载重自行车,在破烂的田埂上且行且歌,他唱的是“To Be By Your Side”,纪录片《迁徙的鸟》的片尾曲,用英文唱一遍,用法文唱一遍,再用中文唱一遍。那歌声穿过玉米地,穿过红薯地,穿过稻田,穿过鸡鸣狗叫,终于到达了她的耳边。
方烧腊
作者:盛放
文案:
一个叫黄土的小镇,一些平凡的男女,每一篇都是一个独立的故事,每个故事里都有一样食物作线索,而这些一个又一个的故事合起来,就是黄土镇上那些平凡男女的平凡人生。
内容标签:
搜索关键字:主角:方烧腊林红 ┃ 配角: ┃ 其它:
川东一带把用大料、茴香等药材卤出来的一种熟菜叫做“烧腊”。一般用来卤的有猪身上的各种部件:猪头肉、大肠、阑尾、尾巴等等。再有就是家禽的零件:鸡翅膀、鸭脚板、鹅颈项之类。都是些油水很足,很有嚼头的荤菜。_鑫¨完?本/鰰.栈^ ¨免*肺-跃·独\烧腊一般是中午开始卤煮,到得下午三四点,已经热腾腾地在锅里红亮亮地翻滚着,摊主用一支铁钩“扑”地一声扣在肉里,顺势一拎,再“啪”地掼在案板上,顷刻香闻十里。
黄土镇的烧腊在方圆数百里都是排得上座次的,有小半条街都摆了烧腊摊子。可别小看那四尺长二尺阔的一张案桌,往往它已可撑起一家人的生计。这所有的烧腊摊中生意最好的是一个姓方的,人称“方烧腊”。镇上的人打发孩子去称烧腊的时候总是说:“快点,晚了方烧腊卖完了!”烧腊摊一般都是晚饭时分支出来,卖到晚上九、十点钟。天黑尽了以后,摊主拉上一盏灯,用红纸围了,那灯光就变成红色,映在油汪汪的猪头肉上,要多爱人有多爱人。方烧腊没有灯,他早在天光大亮的时候就早早收拾摊子回家了。饶是如此,人一天卖30斤,他要卖50斤;遇到逢年过节,人卖50斤,他好卖到80斤。
我们一家和黄土镇上所有的人家户一样,非常喜欢吃烧腊,一周总有那么两三天要到烧腊摊上切点耳朵大肠啥的回来加菜。当然不是每次都能如愿地买到方烧腊,大家也并不十分介意,其他摊子的虽然逊色一些,但也合胃口。但当有重大节日或重要客人来了的时候,买不到方烧腊就显得有些遗憾了。每到这种关键时刻,二姑就指示侄女小绢:“快,跑快点!”前几年,小绢年纪小,一听买烧腊,两条大辫子一甩,噼里啪啦就甩开脚丫奔出去,半条街都听得见她踏在石板路上的脚步声。
今年大年初五,财神老爷的生日,又是正月间,大家都在,例行是要吃一顿大餐。后半晌的时候,小姑姑一个多年不见的老同学来家里拜年,给爷爷带了好酒,给奶奶带了一堆保健品,还给家里所有成年未成年的女性成员带了丝巾,都是从上海买的。小姑姑的这个同学叫林红,从初中开始就在我们家出没。那时侯我和表姐表妹些都还是小屁孩,跟在小姑姑和林红背后,看她们俩勾肩搭背,唧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