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元末之布衣天子 > 第8章 改良炊具显微末才智

第8章 改良炊具显微末才智

濠州城的清晨总带着一股挥之不去的霉味。^咸~鱼^墈_书~罔\ _哽!歆.嶵+哙?郭子兴营地的炊烟刚升起,李默然就被一阵嘈杂的争吵声吵醒了。他披衣出门,只见伙房门口围了一圈人,几个负责做饭的士兵正红着眼对峙,地上还打翻了半桶稀粥。

“都说了火候要稳住!你偏不听,这下好了,粥都糊了!”一个满脸煤灰的老兵把勺子往地上一摔,气得首哆嗦。

对面的年轻士兵涨红了脸:“这破灶台烧起来就没个准头,风一吹就熄火,谁能稳住?”

李默然挤进人群,只见那灶台果然简陋——几块土坯垒成的灶台歪歪扭扭,烟囱被熏得漆黑,柴火在灶膛里噼里啪啦地烧着,火苗忽明忽暗,确实很难控制。这半个月来,士兵们吃的不是夹生饭就是糊粥,难怪会闹矛盾。

“都别吵了。”李默然捡起地上的勺子,沉声道,“不过是灶台的问题,改改就好了。”

老兵上下打量他一番,认出是昨天被郭子兴看重的“李先生”,语气稍缓却仍带着怀疑:“改?这灶台都用了十几年了,还能怎么改?”

李默然没说话,蹲下身仔细观察灶台的结构。灶膛太深,柴火燃烧不充分;烟囱太低,抽力不足;锅沿和灶台之间缝隙太大,热量全跑散了。这些在现代厨房看来都是常识性错误,却在这乱世里成了让士兵们头疼的难题。

“去拿几块砖和一把泥刀来。”李默然站起身,对旁边的士兵说。

众人虽然疑惑,还是很快找来了工具。李默然挽起袖子,先用砖头把灶膛垫高了三寸,又把烟囱往上接了一截,最后用泥巴把锅沿和灶台的缝隙糊死,只在灶膛侧面留了个调节进风量的小口。

“试试。”他拍了拍手,对那老兵说。

老兵将信将疑地添了柴火,点着。奇迹发生了——火苗不再忽明忽暗,而是稳稳地舔着锅底,烟囱里的黑烟顺畅地排了出去,整个灶台的温度明显升高了。`s,w¨k~x¨s_w/.,c~o^m¨不过一炷香的时间,锅里的水就烧开了,比平时快了将近一半。

“神了!”年轻士兵惊呼起来,“李先生,您这是怎么做到的?”

李默然笑了笑,解释道:“灶膛太高,柴火烧不透;烟囱太矮,烟排不出去;缝隙漏风,热量留不住。改了这几处,自然就好用了。”他说得轻描淡写,却不知这看似简单的改动,在缺柴少粮的乱世能省下多少燃料和时间。

围观众人啧啧称奇,看向李默然的眼神里多了几分敬佩。连路过的徐达也忍不住驻足,看着改良后的灶台点头:“李先生这手绝活,真是帮了大忙了!”

正说着,朱元璋提着水桶从井边回来,看到伙房这边热闹,也走了过来。他听士兵们说了事情的经过,又看了看灶台,对李默然拱手道:“李先生真是心思巧妙,重八佩服。”

李默然回礼:“朱兄过奖,不过是些糊口的小法子。”他注意到朱元璋的水桶是斜挎在肩上的,桶沿还绑着根粗麻绳,显然是自己改的,比用手提省力多了——这个未来的天子,果然从骨子里就透着务实和聪慧。

“小法子里有大学问。”朱元璋认真道,“能让弟兄们吃口热乎饭,就是大功一件。”他顿了顿,又说,“我刚才去井边,见打水的轱辘太费劲,十几个壮汉轮流摇,一天也打不了多少水。李先生既有巧思,不知能否想想办法?”

李默然心里一动。朱元璋这是在考他?也是在给他机会。他抬头看了看那口老井,轱辘确实老旧,绳子磨得快断了,难怪费力。

“可以试试做个脚踏式的水车,”李默然沉吟道,“用脚蹬代替手摇,再加上齿轮传动,应该能省力不少。\微¢趣`小*说.王· ~已?发′布-蕞`欣′章+截-只是需要些木料和铁匠帮忙。”

“我去找铁匠!”徐达性子最急,立刻喊道,“营里正好有个老铁匠,以前是打造农具的!”

“我去寻木料!”朱元璋也不含糊,转身就招呼几个士兵去拆营地附近的破屋梁。

看着两人雷厉风行的样子,李默然心里暗暗点头。一个勇猛善战,一个沉稳务实,难怪能成为开国功臣。他走到井边,捡起根树枝在地上画起图纸,一边画一边讲解:“这里装个踏板,连接齿轮,齿轮带动轱辘……”

士兵们围在旁边,听得津津有味。他们大多是农民出身,对这些农具改良最是敏感,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不时发出“哦”“原来如此”的惊叹。

赵灵儿不知何时也来了,手里拿着块干净的布,见李默然额角冒汗,悄悄递了过去。李默然接过擦了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