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元末之布衣天子 > 第263章 蒙学与拼音启蒙

第263章 蒙学与拼音启蒙

江南春深,金陵城浸润在细密的烟雨里。`s·h`u*w-u-k+a*n¢.`c?o?m!

秦淮河畔的柳丝新绿,蘸着水汽,在微风中轻摆。

空气里弥漫着泥土的清新、草木萌发的生机,还有一种若有若无的墨香与纸页的气息。

在这片温润的底色上,一种新的声音正在城市的肌理中悄然滋生——不再是市井的喧哗或丝竹的靡靡,而是整齐划一、带着蓬勃朝气的童声诵读。

“阿、喔、鹅、衣、乌、迂…”

“玻、坡、摸、佛、得、特、呢、勒…”

这声音,来自城东新落成的“金陵第一蒙学堂”。

青砖黛瓦,宽敞明亮的厅堂取代了旧式私塾的昏暗逼仄。

巨大的玻璃窗将天光慷慨地引入,照亮了刷得雪白的墙壁。墙壁上,没有悬挂孔圣人像或“天地君亲师”的牌位,取而代之的是色彩鲜艳的图画:画着圆、方、三角的图形;画着水车、杠杆、滑轮的小机械;画着太阳、月亮、星辰的简易天文图;甚至还有画着发芽的豆苗、破茧的蝴蝶的生命图景。

学堂里,几十个年龄不一的孩子,穿着统一的、便于活动的靛蓝色棉布学童服,挺首了小腰板坐在崭新的长条木桌前。他们的小手不再捧着沉重的线装《三字经》或《千字文》,而是捧着一本本用上好桑皮纸印刷、装帧简单却厚实的新书——《数学启蒙(卷一)》、《自然格物(蒙学版)》,以及薄薄一册、印着奇怪符号的《华音拼音入门》。

站在讲台上的,并非须发皆白、手持戒尺的严厉塾师,而是一位二十出头、梳着利落发髻、穿着素雅月白襦裙的年轻女师。

她是刚从“皇家师范学院”毕业的首批学员之一,名叫林婉。她脸上带着温和而富有感染力的笑容,声音清脆悦耳:

“孩子们,跟我念:玻——阿——八!”

“玻——阿——八!”童声整齐响亮。

“看老师的手势,”林婉伸出右手,拇指和食指弯曲相对,“像不像我们昨天用竹篾做的小拱桥?这个‘玻’音,就像小石子轻轻弹过桥面!来,再弹一次——玻!”

“玻!”孩子们模仿着手势,声音里带着游戏的快乐。

“坡——坡——”林婉双手掌心相对,轻轻向前推出,做出推东西的样子,“就像我们推开蒙学堂这扇新的大门!用力!坡!”

“坡!”孩子们兴奋地推着“空气门”。

她又拿起一根光滑的竹棍,指着墙壁上画着的一个大圆:“大家看,这是什么?”

“大饼!”一个虎头虎脑的男孩抢答,引得一阵哄笑。

林婉也笑了:“像大饼,但它的名字叫‘圆’!来,跟我念:‘圆’!”

“圆!”

“对!我们每个人每天看到的太阳,是圆的!手里的铜钱,也是圆的!”她放下竹棍,变戏法似的从讲桌下拿出一个木工用的简易圆规,熟练地撑开,“看,老师手里这个像小鸟嘴巴的东西,叫‘圆规’。它一只脚站在这里(她将针尖扎在讲桌铺着的大白纸上),另一只脚带着炭笔,这样转一圈——”她轻轻转动圆规手柄,炭笔流畅地在纸上画出一个完美的圆形。

“哇!”孩子们发出一片惊叹,小脑袋纷纷凑近讲台,眼睛瞪得溜圆。这可比老先生用毛笔画出来的歪歪扭扭的“圈”神奇多了!

“这就是‘圆’,”林婉用竹棍指着纸上完美的轨迹,“它身上藏着很多秘密。比如,从中间这个点(圆心),到边上这条线(圆周)上任何一点,用尺子量一量,距离都是一样的!这叫‘半径等长’!谁能上来量一量?”

“我!我!”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手。

在学堂最后排靠窗的位置,坐着两位特殊的“旁听生”。

李默然一身低调的青色常服,苏坦妹则穿着家常的藕荷色衣裙,两人如同寻常的年轻夫妇,安静地注视着课堂上的一切。李默然的嘴角噙着笑意,眼神专注,手指无意识地在膝盖上轻轻划动,仿佛在重温那些几何线条。

苏坦妹则听得格外认真,尤其是当林婉用实物演示和生动的比喻讲解那些拼音符号时,她的眼中闪烁着欣慰和自豪的光芒——那套“华音拼音方案”,正是由她主持,召集精通音韵的学者,参考了梵文字母的拼读逻辑,结合官话发音特点,历时近两年才最终编订完成的简化注音工具。

“陛下觉得如何?”苏坦妹微微侧头,低声问,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和紧张。

李默然没有立刻回答,他的目光落在前排一个小女孩身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